在古代,像县令这样的“芝麻官”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员,也是整个“传送带”的关键环节。在古代,“芝麻官”被提拔或革职是很常见的。在官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们自己的美德。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侍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治理世界的人要把人民视为根本。让人民安居乐业,在于选择刺史、县令。”
西汉阳夏人黄霸、史学家班固曾评论道:“自汉朝成立以来,要讲治理人民的官员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了做好官员的志向。由于汉代没有科举制度,汉武帝为了缓解财政困难,发布了一项法令,任何向国家贡献财产的官员都会这样做。黄霸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黄霸不坐轿子,不骑马,骑骡子带管家上任。进入他管辖的颍川地界,一路上看到逃荒要饭的人一个接一个,他就和这些人聊天,问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家乡?逃跑者告诉他们,他们的土地被强大的恶霸掠夺,没有田地可种,不逃跑就会饿死。黄霸说,为什么不去县衙投诉呢?逃荒者哭了:进衙门抱怨,没开口就先挨打,谁敢去啊!
但在路上,也有一些地方让黄霸眼前一亮。到了岭武村,满山树木郁郁葱葱,牛羊在田间山边吃草,家家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的景象。在同一块土地上,有不同的村庄,一边逃荒要饭,满目凄凉;一边安居乐业,牛欢马叫。强烈的对比让他明白,并非颍川“刁民”难,而是豪强恶霸。然而,黄霸到任后并没有触动和打击强大的地主,他认为打击这些人的时机还不成熟。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重视农桑,发展生产,丰衣足食,让农民足以赡养父母,抚养妻子和孩子。流亡农民见有出路,纷纷返乡耕种。
在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开始打击强大的地主、恶霸和地痞。如果证据确凿,他们将受到严厉打击,要求他们补足拖欠国家的税款,返还土地、粮食、畜牧业和强占人民群众的房屋。当然,黄霸也不忘教育他们,给他们出路,让全家人开荒种田,自食其力。其他豪强害怕了,便老老实实交税,偷偷返还强占的土地,黄霸也不再追究。五年后,颍川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成了繁华富饶的地方。
汉宣帝非常高兴。他下令调黄霸担任京兆尹,并奖励他100公斤黄金。然而,他把100公斤的黄金捐给川郡修理河道,他什么也没留下。黄霸凭借自己的政治成就和治民教育,从一个小官员一步步上升到了相位。历史书上称赞他“宽内明得官民心,户口年增,治天下第一。”汉宣帝也称赞他是“贤人君子”。、“国家栋梁”。
芝麻官名留青史:黄霸打击英雄王伸汉小官巨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