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有多少人能在历史上七岁时收孔子为徒?

孔子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先驱和创始人,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在旧时代特别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说:“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时期,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作了“至圣先师”石碑,以示对孔子教育事业的尊重。如今,以孔子命名的中国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每年9月28日,中国台湾、香港等地都将孔子的诞辰日定为教师节。所以,被尊为“至圣先师”、孔圣人有“万世师表”的老师吗?

子说:“三人行,一定要有我师颜: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很多人都很熟悉。在孔子看来,无论同龄人相处得好坏,都可以是“老师”——既可以“选择好人”,也可以“改变坏人”。然而,这里的“老师”一词实际上是广义上的。如果从历史记载来看,鲁国神童项兰、春秋谭国君谭子、擅长乐理的清医生长虹、著名音乐官师翔、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都是真正被视为孔子老师的人。

有多少人能在历史上七岁时收孔子为徒?

7岁的老师项蕾

至少有两本历史书证明了项兰被视为孔子的老师。一是《三字经》中的“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另一个是《战国策秦策五》中记载的“甘罗说:‘夫项七岁生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君其试焉,奚以突言也?"""是什么人?一个7岁的孩子怎么能让圣人孔子拜他为师呢?据说《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童蒙读物,其作者是宋代人王应林。几千年来,《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作为古代启蒙教育的必读之书,家喻户晓。《三字经》中提到的项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今山东省日照市)人。他的名字可以在汝南项氏宗谱中找到:项,字仲廉,鲁人...他住在曲阜县奄奄一息的鲁城朱思泽。

有多少人能在历史上七岁时收孔子为徒?

项天才聪明,机智过人。两岁时,他看到夏天下雨时经常闪电,问父亲:“天上为什么会闪电?“是天帝在为民间除害,他叫雷公和闪娘来抓地上的怪物和坏人。项马上问:“怪物和坏人只是夏天吗?冬天为什么不打雷?父亲被问得无言以对。然而,孔子崇拜项秸为师,是因为项秸7岁时曾经“三难仲尼”。孔子是圣人,作为“孔子师”的项艾也被后人尊为“圣公”。据说,有一次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东游。当他们等待汽车到达齐地纪障城时,他们被一群在路中间玩耍的孩子堵住了。看到这一幕,他们停下来大喊:“为什么孩子们不让车?”?遇到你怎么办?“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躲在路边,只有项艾站在路上。“城市就在这里,车马安能通过吗?孔子探身道:“城在哪里?“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然看到路中间有一些石头、瓦片。孔子问:“路上的石头是什么?“筑城耳。孔子又问:“城市有什么用?“以假乱真,戏耳。孔子说:“既然戏之,车为什么不躲呢?“城高门关,怎么能过去?孔子说:“我过得怎么样?项回答说:“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见辩不过这个孩子,只好无奈地说徒子说:“绕城而行。”

孔子越想越觉得“挡道”的孩子,汽车绕过项仑的“城市”后,就越不寻常了。于是他下车回到“城市”下,看着仍然站在“城市”里的项艾,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了?“我叫项艾,年方七岁,”项艾回答道。你是哪一个?孔子回答说:“我是鲁国孔丘。“你是著名的孔夫子,我想问你三个问题。项兰看见孔子笑着点头,便脱口而出地问:“天地人为三才,夫子知道天有多少星星,地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眉毛?孔子摇摇头。项得意道:“天有一夜星,地有一茬五谷,人有两条黑白眉毛。”

项又问:“你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子?什么花没有枝条?孔子忍不住说:“江河湖海,水中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哪里有花?“不,是井水没有鱼,萤火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子,雪花没有枝条。”然后他又问:“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没有牛犊?什么马没有马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又摇了摇头说:“啊啊,我还是不知道。“土山无石,汽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然后问孔子:“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红雁和仙鹤擅长鸣叫?为什么冬夏常青松柏?孔子回答说:“鹅和鸭子可以浮在水面上,脚是方形的;红鹅和鹤擅长鸣叫,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树心坚实。”“不对!“乌龟能漂浮在水面上吗?是他们的脚吗?青蛙擅长鸣叫,脖子长吗?冬夏常青竹子,是不是茎心坚实?这时,碰巧有一群鹅在池塘里哇哇叫着玩水,项兰又问孔子:“为什么鹅的叫声这么大?孔子说:“它的脖子很长。“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啊!”

有多少人能在历史上七岁时收孔子为徒?

项一系列的问题让孔子不禁感叹“后生可怕,我要拜你为师!孔子拜师7岁孩子的故事迅速传开,各国诸侯都想找项阿为他所用。躲在山里避灾难,但被吴国、齐国武士发现,吴国武士在争夺中看不到劫持,于是刺死了项根。据明代《广博物志》报道,“项艾十岁去世。时人尸而祝之,号‘小儿神’。“圣公庙”也建在项根的家乡、“小儿庙”等。前面提到的《战国策》中所记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就是拿项绞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


有多少人能在历史上七岁时收孔子为徒?有多少人能在历史上七岁时收孔子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