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比历代明君、暴君、昏君更有创意。他先给自己取了一个“朱寿”的新名字,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加封朱寿为“总督军事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这简直就是一个国际玩笑,给自己封为总兵的皇帝,古往今来只有他一个。
在中国历史上,记录在历史书中的笑话通常不是一件好事。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笑话”违背了庄严和规则的“礼物”。
纵观历史,“君无戏言”、“庄严稳重”一直是绅士的标准;对爱开玩笑的人总是鄙视,尤其是那些能哄皇帝快乐、幽默的官员,甚至会被安装专有名词——大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缺乏幽默感的人,笑话不能随意打开。那些以虐待心态愚弄他人的人很可能会导致死亡。
君无话可说,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严肃的天子想让你无话可说,自动放弃开玩笑的权利。在西周,当周成王和他的兄弟于玩耍时,他曾经许下了一片梧桐叶,说:“我以此为证据,封你为诸侯。”过了一段时间,成王早就忘记了这件事。
辅助他的周公提醒他,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做加封叔虞的事。周成王一听就笑了:“我只是在和孩子们开玩笑。”周公沉着脸说:“你不开玩笑,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记录在史书里。”成王一听,就不得不把像树叶一样的唐朝(今天山西的一些地方,后来是晋国)封给叔虞,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叶封唐”的典故。
虽然王成事后想违约,但至少有周公的监督,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并不是每个国王的笑话都能得到好的结果。大家一定很熟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不用重复。
明武宗一生都在过愚人节
皇帝不能开玩笑,但一般来说,一切都有例外。明武宗就是例外中的例外。他一生都在和大臣们“开玩笑”,扮演那些有道德的绅士。
活跃的武宗有一个梦想。他想去边塞,在战场上感受刀光剑影。大臣们知道后目瞪口呆。他们想起了明英宗的亲征。结果,他们战败被俘,明朝几乎亡国。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地写信劝阻他们,但皇帝忽视了他们。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皇帝偷偷跑出德胜门,直奔居庸关,没有告诉满朝文武,带着武将姜斌和宦官钱宁。幸运的是,居庸关的巡逻历史张琴是一个直男。他拼命地死去,坐在城门下,但他没有给皇帝开关。有了他耽误功夫,京里的官员也赶上了他。至少,他终于邀请了万岁的主人回去。
请回来。巡逻的心没有死。武宗静静地等了半个月。有一天,当张琴出去做公务时,他不在居庸关。武宗赶紧来到关下。这一次,没有人敢阻止他。他终于如愿以偿,去了边关重镇宣府。
武宗比历代明君、暴君、昏君更有创意。他先给自己取了一个“朱寿”的新名字,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加封朱寿为“总督军事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这简直就是一个国际玩笑,给自己封为总兵的皇帝,古往今来只有他一个。
武宗这次旅行并没有白费。他亲自带领军队与蒙古人交手。至于这场战争的结果,历史记载是鞑靼人杀死了16人,明军杀死了52人。当然,这一结果可能是文人故意编造的,以证明皇帝的荒谬,并报告他们被嘲笑的一箭之仇。
这场历史上被称为“应州大捷”的战役,双方有10多万士兵参战,即使随便接触,也不会伤亡。
战争的记录是武宗死后文臣们动手动脚的。战斗刚结束,皇帝凯旋回朝时,大臣们还是要隆重欢迎。只是皇帝下令说是朱寿赢了,而不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这让大臣们很担心。当他们见面时,他们不能称之为“皇帝”。“将军”这个词不敢叫出来。我们无法想象这种尴尬。
在大臣们看来,皇帝如愿去边塞打仗,应该停一会儿。谁知道武宗的新想法马上就来了:我要南巡。当他找不到南下的理由时,宁王在南昌造反的消息传来了。武宗立即下诏,要求亲征。
令武宗失望的是,他的军队刚刚离开北京,南昌的好消息来了:一位名叫王守仁的巡抚花了40多天时间镇压了宁王之乱。
武宗暗想,我终于出来了,不能这样回去吧?于是他和大臣们开了个玩笑,扣上好消息,继续前进!武宗花了四个月才到达南京。
王守仁是著名的阳明公,他也和荒唐的皇帝一起玩。当皇帝到达时,他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第一句话是“奉威武将军战略,讨平叛乱”,把这一伟大成就留给了朱寿。
不想让武宗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功劳来得太“容易”了。他命令士兵们在城外围出一个广场,把俘虏放进去。武宗全身披挂,带着人马再次“打败”这些俘虏,并亲自活捉宁王。
史书中的[笑话]:明武宗朱厚照曾封自己为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