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裴寂、刘文静是大唐建立的三大功臣。唐贞观三年(629年)正月,李世民毫无征兆地突然发布诏书,罢免了一位朝廷重臣的官职,砍掉了他一半的食城,将他赶出长安,遣返原籍。初唐名臣裴寂是这位突然落马的高官。裴寂是大唐开国元勋、晋阳首义功臣,也是唐高祖李渊最宠爱的心腹股肱。这样一个位尊爵显的重量级人物,到底犯了什么罪,竟然一夜之间被摘下乌纱,赶回老家?根据官方解释,裴寂案的罪魁祸首是一位名叫法雅的和尚。
在武德年间的长安,法雅这个和尚相当拉风。他不喜欢在寺庙里清修,而是热衷于攀龙附凤,积极向上流社会靠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赢得了高祖李渊和前太子李建成的青睐,并拥有自由进出宫殿的特权。这绝对是当时无与伦比的荣宠。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李世民一到位,就剥夺了法雅的特权。法雅愤愤不平,便散布了一些蛊惑人心、影响社会稳定的“妖言”,随后被有关部门逮捕。可以合理地说,任何普通官员都可以处理这样一个小人物,但朝廷派了一名当朝大员来审理此案。这位大员不是别人,而是李世民心腹重臣、时任兵部尚书的杜如晦。一位无关紧要的和尚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抱怨怪话,竟然要让堂堂兵部尚书、天子近臣来审案,这不是用牛刀杀鸡吗?
朝廷用牛刀,自然有深刻的意义。本来裴寂和这个案子是八竿子打不过的,可杜如晦拿法雅一过堂,竟然扯上了裴寂。据法雅供认,裴寂曾听他说过那些“妖言”,但没有及时上报。裴寂当然否认了这一点,但法雅却死死咬他不放。@ 杜如晦平静地结案,定了裴寂的罪。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案例。仅凭法雅的一面之词就认定裴寂有罪,似乎过于草率,毕竟裴寂排在三公之列,虽然说没有掌握实权,但也是开国元勋。而朝廷如此渴望将其定罪并罢免回籍,显然有些醉翁的意思不是酒。说白了,这根本不是普通案件,而是典型的政治迫害。换句话说,真正想搞裴寂的人不是法雅,也不是杜如晦,而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大老板李世民。
事实上,在官场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裴寂早就知道了。但知道了这一点,裴寂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恳求李世民,希望能读到他辛苦功高的分数,让他留在京城养老。面对裴寂的苦苦恳求,李世民发出了一串冷笑,声色俱锐地说:“按说你的功勋其实很平庸,为什么要升到这么高的水平?你只是蒙受了太上皇的恩泽,侥幸在群臣中排名第一。武德年间,贿赂公行,朝纲紊乱,问题都出在你身上。念你是老旧,不忍心依法处理,又让你回家守祖坟,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似乎是为了证明裴寂的想法。李世民把他赶出朝廷后不久,他就下令为刘文静平反昭雪,不仅追回了他的官爵,还让他的儿子刘树义继承了他的头衔,并将一位公主许给了刘树义。李世民的态度在这一抑一扬、一贬一尊之间已经明显。
揭秘:唐太宗为什么要罢免大唐开国的最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