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有的文献研究来看,第一个准确预见清朝灭亡的人是曾国藩手下最重要的工作人员赵烈文。他在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历1867年预测颓废的清朝不到50年就会死亡。1911年,清朝终于土崩瓦解,1867年是赵烈文发布这一预言时的44年,果然还没有出现50年。赵烈文出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轻时有才名,很有思想见地。他学识渊博,对佛教、易学、医学、军事、经济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咸丰五年,朋友周腾虎推荐赵烈文进入曾国藩幕府。当时,曾国藩正被困在南昌前线,被太平军弄得灰头土脸,随行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离开了。曾国藩一开始对刚到来的赵烈文没有任何希望。作为一名实习工作人员,你必须做一些事情。曾国藩无意为他安排任何具体的工作,只是命令他参观驻扎在樟树镇的湘军水陆各营,先熟悉工作环境。出乎意料的是,赵先生一去就发现了问题。回来后,他向曾国藩报告说:“樟树营的军事制度非常严格,军事精神已经老了。恐怕他不够依赖。“曾国藩最看不到“坐谈立议,无人能及,随机应变,百无一能”的学者。他预料赵烈文也属于这一代,所以他非常反感赵烈文所谓的观感。他心里不高兴,这个小毛孩子,知道什么军机大事啊。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赵烈文的老母生病了,他也可能看到曾国藩很不重视自己,不如自己认识一下,离开这里。以母病为由,他辞去了曾国藩,曾国藩也没怎么挽留。铁打营盘流水的士兵,人员流动是正常的。
但就在赵烈文要走而不走的时候,传来周凤山部湘军在樟树大败的消息,被赵烈文不幸所言。曾国藩见赵烈文见识非凡,立刻对赵烈文有了新的看法。后来,赵烈文越来越受到曾国藩的重视,常常一起谈论军事事务,最后到与曾国藩无话不谈,有时甚至一天谈几次。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和朝廷的栋梁。正是因为他与一群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所谓的“同治中兴”才出现在晚清。刘继兴认为,当时很少有人质疑清朝的红旗能打多久。对历代兴亡进行深入研究的曾国藩意识到,朝野上下潜伏着无尽的危机,可能会亡国。但他认为,通过一些努力,仍然应该能够挽救危险。
赵烈文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比曾国藩更深刻、更尖锐。赵烈文写了许多作品,如《赵伟甫先生庚申避乱日记》、《能静居日记》、《落花春雨巢日记》、《庚申避乱日记》等。在《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细记录了他与曾国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赵烈文惊世骇俗地预言,清朝将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死去!
6年6月20日,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在与赵烈文聊天时焦急地对赵说:“京中来人云:‘都门气象很恶,明火执战时出,市里有成群的乞丐。民穷财尽,恐怕会有异变,但是呢?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统一久了,势必驯到分剖。但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危不出50年。“也就是说,世界统一已经很久了,必然会逐渐分裂。但是,由于皇帝一直很权威,高层没有先腐烂,现在就不会分崩离析了。但据他估计,未来的灾难是朝廷将首先崩溃,然后出现自己的政治和分裂;他进一步判断,这场灾难将在不到50年的时间内发生。
曾国藩听了毕顿忧,沉思了半天才说:“可是当南迁吗?曾国藩认为,清朝不会完全被推翻,这可能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政权南迁、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王朝相同。赵烈文明确回答说:“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他认为,清政府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一角,恐怕会彻底灭亡。曾国藩反驳道:“本朝君德正,或不在此。”
赵烈文接着回答:“君德正,国势之隆,食报不厚。国初创业太容易,杀戮太重,天下人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不足以依靠。赵烈文在谈话中否定了清朝“赢得世界”的道德合法性。清军因明亡于李闯,吴三桂因红颜一怒大开城门而入关,“创业太容易”;入关后,为了吓唬比自己汉人多得多的人而大开杀戒,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戮太重”,这两点决定了清朝统治缺乏“合法性”。清朝后来的君王康、乾、嘉的“君德”非常纯洁,但善恶并没有相互掩盖和弥补。此外,“天道”给他们带来了文化武术的“繁荣时期”作为一种非常丰富的回报。因此,这些后来君主的“德泽”无法抵消清朝“开国”时的无道,仍然不足以弥补其统治的合法性。从清朝获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忍性两个方面来看,赵烈文否定了其统治的合法性,颇具政治眼光。曾国藩对赵烈文的言论进行了深刻的沉思,似乎有所悟。
大江东去,老了多少英雄?曾国藩、赵烈文分别于1872年和1894年去世。历史惊人而准确地见证了赵烈文的预言,气数已尽的清朝终于在1911年崩溃,距离赵烈文1867年的预言还不到50年。而且,赵烈文预言的长期“方州无主,人自为政”也接踵而至、即军阀分离的混乱局面。人事代谢,江山留胜。赵烈文居住的赵园依然存在,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古城区西南角的明代钱氏“小王川”遗址。清嘉庆、道光年间,吴军基础水壶园,又称水武园。赵烈文退休后,同治、光绪年间购买并增建,被称为“赵源”、江南古典名园之一的“赵吾园”。
清朝历史上一代牛人:谁是第一个预见清朝灭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