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少数民族的君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一代骄傲的成吉思汗。事实上,在成吉思汗之前,有一位草原英雄,他也很有名。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曾称赞这个人的成就:“左翻领的繁荣也存在。” 左翻领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司马光的意思是,在这个人的指导下,少数民族的繁荣是前所未有的。
用古代历史学家的话来说,他“既有青、兖、包、豫,又有破赫连。在开关中,枭冯宏吞下辽杰,俘虏了沮丧的运河,河右,高车入臣,蠕虫远逃;自河以北以来,它已经超过了沙漠;子孙后代成为皇帝已经有很多年了。"此外,他还带领数十万骑兵前往长江北岸,成为第一位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皇帝,这个人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桢。408年出生的拓跋韬小名佛狸。祖父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贵,父亲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母亲是杜氏。拓跋韬出生后,身材壮丽,是长孙,因此深受拓跋贵的喜爱,他曾说过:“成为五业者,必此子也”。拓跋嗣继位于409年拓跋韬的父亲。422年4月,拓跋韬被任命为泰平王,5月被任命为监国。从那以后,拓跋嗣病了,15岁的拓跋韬总理朝政。
拓跋嗣于423年11月去世,拓跋韬即位,成为北魏第三位皇帝。此时的北魏并不太平,除了大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外,南方还有强大的刘宋政权,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柔软。虽然拓跋韬此时还是个16岁的少年,但他的一生注定不平凡。拓跋韬即位的第二年,柔然攻入云中郡6万骑兵,杀掠吏民。拓跋韬对当时的情况非常清楚,他先派使者与刘宋政权交好,然后整顿军队,亲率5万骑兵讨伐。拓跋韬勇敢,善于指挥,每战亲犯矢石,神色自若,最终北魏军大破柔然骑兵。就在拓跋韬积极备战,准备继续对柔然发起攻势的时候,一个新的时机来了。赫连昌是425年夏天的建立者,著名的赫连勃勃死亡,其子赫连昌即位。拓跋涛立即挥师西进,亲率3万轻骑袭击大夏。赫连昌根本不是拓跋韬的对手,北魏军俘虏了赫连昌,突破了统万城。
就在拓跋韬北击柔然,西征大夏。刘宋文帝刘义隆发动北伐,挑起战争。为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拓跋桢对刘义隆的挑衅并不理会,只是在边境地区部署兵力,全力防守。他仍然专注于北方的柔然。从424年449年的25年开始,拓跋韬带领军队进攻了13次柔然,扩大了数千英里以上的土地。最后,拓跋韬在漠南勒石记功,使柔然“吓成北窜,不敢复南”和“边疆息警”。433年,北魏消灭了彝族杨氏在陇西建立的敌池国;436年,北魏军征服了北燕国都和龙,北燕灭亡;439年,拓跋涛亲征北凉。在内外交困下,国君郁渠牧甘带着文武百官出降,北凉灭亡。拓跋韬征伐四方,统一北方,彻底结束了十六国的混乱局面。
447年,拓跋韬在平定盖吴起义期间,在邺城的佛塔里拿到了两枚玉玺,上面写着“受命于天,寿永昌”字样。后来他发现寺庙里藏着武器,于是拓跋韬下诏灭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此后,北周武帝和后周世宗也发起了灭佛运动。南方的刘宋政权在盖吴起义时与盖吴勾结。450年2月,拓跋韬亲率大军10万南进,围攻悬肉。宋将陈宪率不到1000人的守军奋力抵抗。北魏军围攻40多天不能破城。刘宋派援军救兵,拓跋涛撤围北还。北魏撤军后,宋文帝决定立即大举北伐,调动20多万军队,分为三条路。宋军围攻滑台近三个月,却一无所获。到10月,天气转凉,拓跋韬亲率大军来援。宋将王玄谟看到北魏大军逼近,惊慌失措,弃军逃跑,导致宋军惨败。
魏军初战告捷,拓跋韬命令将军分兵五路,大举南下。北魏军一路势如破竹,“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无数”。451年正月初一,五路大军同日抵达长江北岸。拓跋棠在瓜步山建了一座行宫,大会群臣。此时北魏军根本没有条件渡过长江,喝马长江更是一种恐吓,炫耀。正月初二,拓跋韬掠民户5万多户,焚庐舍撤军北还。可以说,拓跋涛南征摧毁了“元嘉之治”,但他却在怀疑中失去了儿子,在权力斗争中失去了生命。拓跋韬晚年脾气暴躁,经常擅长杀大臣,但杀人后往往后悔莫及。在宦官宗爱的煽动下,拓跋韬逼死了他的儿子和王子拓跋晃。后来拓跋韬发现太子死了,他又很后悔了。但宗爱见此后,怕被皇帝杀害,所以他先下手为强。
452年3月,宦官宗爱谋杀了45岁的拓跋韬。此后,宗爱矫皇后令杀死东平王拓拔翰,迎立南安王拓拔余。由于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被宗爱杀害。宗爱连杀两位皇帝,引起朝野震动,朝臣们联合发动政变,杀死宗爱,迎立太武帝拓跋涛的孙子,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拓跋军。此后,北魏朝廷逐渐走上正规。魏书的作者魏收曾这样评价拓跋韬:“世祖聪明雄断,威豪杰立,二世之资,奋战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建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痕,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功绩也很大。然后有魏之业,光迈百王,难道不是神睿经纶,事当命世吗?”
北魏雄主:饮马长江震天下,最终却被宦官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