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昭不是真正的废王子。他根本没有被封为王子,但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名义上的长子,他仍然有机会成为皇帝。
公元960年,后周将军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执政期间,为了防止唐末自尊,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等多种手段逐渐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形成了北宋“重文轻武”的风格。公元976年,宋太祖死于“烛影斧”,享年50岁,弟弟赵光义即位,宋太宗。
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德秀和德林早就死了,所以其实赵德昭是太祖的长子,赵德芳是次子。
赵德昭字日新,母亲是何皇后,乾德两年(公元964年)出阁。按照惯例,王子出阁是为了分封为王,但赵匡胤认为赵德昭还年轻,想让他逐渐成为王者,于是先后授予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但在赵匡胤统治期间,赵德昭从未被封为王。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将赵德昭封为京兆尹,兼侍中、武功郡王,与赵匡胤的弟弟齐王赵廷美排在当代宰相之上。
赵德昭在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跟随军队前往幽州。军中突然发生惊变,大家都找不到宋太宗,于是有人建议以赵德昭为主。听到这件事,赵光义非常不高兴。回军后,这次旅行失败了(当时宋太宗带领人马摧毁北汉,乘胜进攻幽州,想一举夺回幽云十六州,成就千古帝业。结果宋军被辽国打败,宋太宗坐驴车逃跑),所以从来没有奖励过攻克太原论。赵德昭去谈这件事,宋太宗怒不可遏,说:“等你自己做这件事还不算晚!也就是说,怀疑赵德昭有称帝之心。赵德昭下殿后自杀,宋太宗又惊又悔,抱着赵德昭的尸体说:“傻孩子怎么会这样!追赠其为中书令,后被追封为魏王、吴王、越王。
民间对赵光义的即位有许多怀疑。北宋僧人文莹写的野史《湘山野录》说赵匡胤死前的晚上招赵光义喝酒。在烛影中,他只听到斧头戳雪的声音。赵匡胤说:“很容易做到!好做!于是就睡着了,鼾声如雷,第二天赵匡胤就死了,赵光义就是皇帝。也有人说赵光义之所以即位,是因为赵匡胤和赵光义之母杜太后的遗嘱被拿出来了。为了防止后周主人被篡位的场景再次出现,北宋必须建立长君,赵匡胤死后必须传给弟弟,以确保世界和平。
这些话有鼻子有眼睛,估计是赵光义为自己的立场合理合法编造的。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赵光义就死了,王位一是要还给赵匡胤的儿子,二是要传给弟弟赵廷美。为了把王位留给儿子,赵光义先是斥责赵德昭自杀,然后赵德芳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去世(23岁),三次迫害魏王赵廷美,将其贬至房州,最终郁郁寡欢。到目前为止,赵光义已经清除了儿子所有的对手。
赵德昭也是一个潜在的废王子。赵匡胤死后,赵德昭已经二十多岁了。他完全是一个“长君”。没有必要再建立他的叔叔了。因此,据说赵德昭的母亲宋皇后在赵匡胤死后派太监王继恩传赵德昭即位,但王继恩找到了赵光义。宋皇后别无选择,只能摇尾乞求怜悯,并要求宋太宗拯救母子的生命。
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兄弟们可能相当不公平,认为他们应该是皇帝。赵德芳被人民封为“八贤王”,手里拿着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虽然历史上没有如果,但我们还是要猜测,如果赵德昭成为“宋太宗”,他会不会被辽国打得乱七八糟?他的后代会在重兵胜利在望的情况下签署禅渊之盟吗(虽然现在大多认为这个盟约有助于双方和平交往)?徽钦二宗这样的无能皇帝在他后代的后代出现造成靖康之耻吗?
无论如何,与以往的历史相似,有些应该当皇帝的人并没有成为皇帝,但他们的后代终究成为了皇帝。南宋高宗赵构在南逃的路上被吓成阳痿。没有后代继承王位,赵光义的后代大多要么死了,要么被金国俘虏到北方。他不得不选择赵匡胤的后代和赵德芳六世的孙子赵伯聪为义子,后来是宋孝宗。南宋最后五位皇帝是赵德昭的后代。
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皇帝的数量 但是没有皇帝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