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李鸿章:身高1.83米,满清外交形象加分

濮兰德记录了74岁的李鸿章的形象:“当我从议院出来时,我突然和李鸿章打了一张照片,他被带进来听辩论。他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外国人,身材高大,外表善良。他的蓝色长袍耀眼,端庄的步伐和举止,感激他看到的每个人优雅的微笑。”

说到清朝,外国人总是绕不开李鸿章。1896年,李鸿章欧美八国之行,《纽约时报》日夜跟踪,天天报道,可谓世界级明星待遇。庚子事件,李鸿章以一人为十一国,更是各国报纸布局的头条。在《绝版晚清》系列第一本《绝版李鸿章》中,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李鸿章的另一半面影。百年前欧美报刊的200多张照片和60多段“时闻”都是首次披露的绝版史料。

李大架子一米八三

1.83米的身高在当时普遍缺乏营养的清朝脱颖而出。中部地区出来的李鸿章,即使在北方的满人中,也是“云中鹤”。我曾经认为关外的满人很高,但事实并非如此。查看满清贵族和外国人站在一起的照片,传说中的满人大多是“矮胖”。

1.83米的个子,站在国际舞台上,给清人的形象加分不少。观察当时的西方漫画,中国人普遍画得更高,大部分日本人都是“日本人”。这不是李鸿章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出现的功劳吗?

解读李鸿章:身高1.83米,满清外交形象加分

那时,大清国在国际上并不“高大”,但身材高大的李鸿章却能给傲慢的英国人留下先“身”夺人的印象。濮兰德在《李鸿章》中记录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位英国人眼中的形象:“当我从议院出来时,我突然和李鸿章打了一张照片,他正被带进来听辩论。他就像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外国人,身材高大,外表善良。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一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

1892年,一位年轻的英国政治家寇松勋爵来中国旅游。在两年后出版的《远东问题:日本、朝鲜、中国》一书中,他描述了与李鸿章会面的场景,并称之为“ 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寇松近距离观察李鸿章。看见他“六英尺多高,穿着灰色丝长袍,戴着黑色丝帽,很有威仪。“嘴唇上的胡子遮住了嘴的一半,下巴上留着中国胡子。头发是深灰色的,正在变白。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对李鸿章没有好感。他给当时76岁的李鸿章画了一幅素描:“他看起来像个伪善的家伙,穿着一双厚厚的缎子靴子。当他站着时,他身高超过6英尺和4英寸。他曾经被风吹过,这让他的脸有些动弹不得,所以他看起来总是面带微笑——一个危险的人有一张纯洁的笑脸。这个时候已经很热了。李鸿章戴着一顶竹条纱帽,看起来像一个灯罩。一根由缅甸翡翠制成的管子紧紧地扣着孔雀羽。他的袍子外面覆盖着一件丝绸夹克,朝服两边都有一个洞,方便骑马。补子根据他的官方产品绣着白鹤,这是文一品的象征。外套外,齐腰系着皮带,上面挂着钱包和一些小袋子,包里装着他的扇子、鼻烟等等。”

通过这些英美人士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的“大架子”一端确实为他赢得了“威仪”、“威严”的感觉。

爱沾个洋气

晚清时期,皇家贵族爱沾仙气,大臣清流爱沾清气,李鸿章不!这个人的眼睛向外看,做事爱沾洋气:人家让孩子学八股文,他却邀请美国驻天津领事馆的毕德格在家教儿子习洋文:“公子伯行(李经方)从中学习英语,”“季皋(李经迈)日夜游泳,也从学习中学习。不仅孩子学习,他自己也学习。《李鸿章家族》说:(毕德格)“我还为他(李鸿章)用中文阅读了不少于800本英语、法语和德语书籍,使李鸿章不再陌生于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很难想象当时中国还有哪个高官像李鸿章一样以这种方式读了这么多外国书!这是一件大事。在小事上,即使是女儿和孩子的喂养问题,李鸿章也在信中这样命令:“乳姆可以。啜饮一年后,按照西法喂牛奶。”

最有趣的是李鸿章办了西医院:1878年冬天,他的妻子病情突发,郎中说是中风,外邪入侵导致半身不遂。不知道吃了多少药,然病就是不好。无奈之下,李鸿章让英国传教士马根济博士来府一试。六天内,马根济医生采用了“手摇电机诊治法”,最终挽救了李夫人的生命。从此,李鸿章开始相信西医,兴趣引申了一个想法——他能在天津建西医院吗?他开始在天津当官僚士绅,甚至安排了一场由马医生操作的“手术秀”。当一个比拳头还大的颈部肿瘤被马医生成功摘除时,官绅们都感到惊讶。在李的积极倡导下,社会人士筹集了600银2,加上他亲自捐赠的4002,共计1200银。光绪六年(1880年)11月1日,马医生纪念医院正式建成。《天津通志》有这样一个记录:这是中国现代第一家规模完整的私立西医医院。

与他的同事“害怕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自卑情结不同,李鸿章的天津北洋商务大臣衙门就像一个小联合国,中外客人每天都在盈门。1879年5月28日,何天爵本人陪同美国前总统、南北战争英雄格兰特陆军上将去天津见李鸿章。他当时是两个人的翻译。这个李格神交的故事,让李鸿章彻底征服了美国读者的心。据记载,格兰特辞职后,带着妻子周游世界。当格兰特于1879年5月28日抵达天津时,李鸿章曾接待,两人一见如故。李格的会议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社交活动。当时,日本吞下琉球,成为冲绳县的重大事件正好发生。中国无法努力工作。清政府和李鸿章希望格兰特说服日本放弃之前的讨论。格兰特的调解自然没有结果,琉球并入日本地图是不可挽回的。

解读李鸿章:身高1.83米,满清外交形象加分

据说李鸿章在会上看到格兰特珍贵的手杖后,反复赏玩,爱不释手。当格兰特看到这一幕,知道李鸿章的心意时,他说:“既然中堂喜欢这根手杖,我就应该送它。但是我卸任时,全国工商界都给了我这根手杖,这代表了国民的公意,我不方便私下转让。回国后,征得大家同意后才送礼。李鸿章立即感谢道:“没必要,我只是随便玩玩而已。”

1896年,李鸿章访问纽约时,格兰特去世十年。他特地拜访了格兰特的遗孀朱莉娅。朱莉娅设宴招待李鸿章。朱莉娅立即把丈夫的手杖放在舞台上,告诉与会者丈夫与李鸿章的交往和友谊,以及盘托这根手杖的故事。然后朱莉娅对大家说:“今天恰逢李先生来访,所以我特地问大家:你同意把这根手杖转给李先生吗?“她说,满堂的出席者一致鼓掌同意。于是朱莉娅当众双手举杖,送给李鸿章。李鸿章深受感动,回国后,视为至宝,一刻也不离身。

关于手杖的礼物,《纽约时报》没有明确说明李鸿章的访问。然而,在李鸿章参观格兰特将军陵墓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李鸿章手里拿着的一根手杖。

《纽约时报》描述说,李鸿章拜陵后第一次见到格兰特夫人,见面时互相赠送礼物。《纽约时报》说:“当高贵的清国客人进入将军安息地时,场面十分感人。...他虔诚地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声说:‘别了。“他的想法回到了17年前与将军亲切会晤的场景。当时,他们谈得很好。他和将军一样,为了拯救祖国,在战场上度过了很长时间。”

“在这一天的国务活动结束后,清国大使访问了格兰特的公寓,在那里他看到了杰出将军的遗孀,这是他到达美国后第一次社交活动。”

“从乔治湖来的格兰特夫人很高兴见到李总督。他向她充分表达了他的问候。他离开时留下了纪念品,并接受了妻子的珍贵礼物。”

“这是李总督访问纽约时最引人注目的一天,50万纽约人目睹了他穿着长袍代表国家尊严的形象。”

官之道在于“拼”

大家都说李鸿章会当官,还说他可以坐穿官位。其实他当官的成功很简单,就是努力工作,提出新建议,提拔人(当然是他欣赏的人),储备各种人才“为我用”,写信和同事交流,讨好对他工作前途非常重要的人物。

这个人从来没有成功地推托过一件棘手的事情。查看他的记录,似乎只有在马关条约签署后,他才去台湾与日本人交接,这让他成功地脱壳,因为“枪伤没有愈合”(但他的大儿子去了)。大多数情况下,朝廷最后说:世沐恩泽,不能推卸责任!他乖乖地去了。你可以说他是“我不进地狱,谁进地狱?“你也可以说他聪明迷茫了一辈子。但是人们想要的只是做事的乐趣!

为了顺当工作,李鸿章拼命巴结重要人物,拼命写信与同事沟通。尽管他私下认为张之洞罗嗦,浪费了拍电报的银子,但他却能经常与张之洞沟通,共同完成“东南协保”。而他却一口一个翁师父,让孩子们偷偷地和翁家走来走去,联系感情。和对口味的同事,他在信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喜欢和他们发自内心的说话。这些都是他拉人缘减少摩擦的官方手段。

对上呢?他与恭亲王、文祥的关系是晚清最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多数情况下,他和上峰都是话不投机三句多。但李鸿章却能屈能伸,忍性极好。它的名言是:“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有论者说,他“事事曲承太后与军机王公大臣,不惜损海军以媚上。“他骨子里看不起老糊涂的醇亲王,但他是光绪的父亲,所以李鸿章尽力报告,要求他领导海军。果然,关系理顺了,李鸿章其实是海军司令,醇亲王只是和慈禧太后一起刷海军信用卡。大家都是“共创双赢”。

1896年,访问英国的李鸿章亲自前往哈瓦登城堡拜访前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这幅画是李鸿章在访问伦敦期间在《伦敦新闻图片报》中画的。由此可见,他身材高大,气质不亚于格莱斯顿。


解读李鸿章:身高1.83米,满清外交形象加分解读李鸿章:身高1.83米,满清外交形象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