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那一年,金兵攻宋,秦桧和妻子被金兵绑走,在金国住了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大宋。回去的路上,秦桧和妻子吵了一架。妻子很生气,指着他的鼻子说:“我嫁给了你们秦家,但明媒正在结婚。嫁妆值20万。对不起你什么?现在你是个破俘虏,想把我扔在路上,摸摸你的良心,叫狗吃!秦桧听了这顿骂,登时哑口无言,乖乖地带着妻子继续往前走。
众所周知,秦桧的妻子姓王,名字暂时不可考。让我们叫她王女士。王女士有背景。她的祖父曾在宋徽宗当过宰相。她的姑姑表妹是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但是当她和秦桧吵架的时候,这些背景就不提了,只说她的嫁妆值多少钱。嫁妆值多少钱?铜币二十万贯。北宋末年,根据开封地区铜币的综合购买力,铜币一文,相当于人民币一毛三分钱。一贯,是一千文,相当于一百三十元。二十万贯,就是二千六百万。好家伙,陪嫁这么惊人,也怪不得王女士盛气凌人。宋末,特别是江南地区,女孩结婚时,父母花在嫁妆上的钱,比男方父母花在彩礼上的钱要多得多。当时常见的嫁妆不仅包括贫富必须为女儿准备的金银首饰,还包括一串铜钱、一盒布、一笼衣服和一套完整的家具。有条件的家庭甚至用土地和房子为女儿做嫁妆。例如,在南宋,一个名叫郑庆一的女孩结婚了。嫁妆清单包括500亩土地、30家商店和10万枚铜币。相比之下,秦桧的妻子王女士价值20万的嫁妆可能会少一些。
女人的父母应该准备这么多嫁妆,一个是比较,害怕嫁妆少被嘲笑;第二是提高女儿在婆婆家庭的经济地位——嫁妆越多,在婆婆和丈夫面前就越有发言权,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完美地反映在宋代妇女的婚姻生活中;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因:根据宋朝的法律,嫁妆是已婚妇女唯一可靠的纯私人财产,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使用公婆、丈夫和丈夫的族人。换句话说,不管父母给女儿嫁妆多少,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以上三个原因,宋人嫁女儿,几乎是拼命拿出一大笔嫁妆。比如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嫁女,就卖掉了价值9400贯的耕地,折成了近300万元(此时铜币比北宋末年值钱,铜币的购买力一直相当于300元左右)。当时苏辙已经50多岁了,在北京工作多年,连房子都没买。
当父母不惜一切代价给女儿做嫁妆时,当女儿自然珍惜嫁妆时。过门前,女方父母会在婚约后列出密集的财产清单,注明女儿准备了多少首饰、衣服、房子和土地;过门后,新媳妇不会被婆家染指瓜分嫁妆,还会要求婆家人到祖庙发表声明,向历代祖先说明媳妇带来了什么,这些东西是非媳妇同意不能用的。总之,为了保护已婚妇女唯一的财产权和财产权带来的家庭地位,不仅要有婚前公证,还要有婚后宣誓。我估计,文章开头的王女士在嫁给秦桧之前,也会对她的嫁妆进行公证。在婚后漫长的夫妻斗嘴生涯中,她大概不止一次拿出这个公证,展示了她20万的嫁妆,证明了她的合法身份,证明了她应该得到丈夫的尊重。乍一看,这一幕看起来很粗俗,仔细想想很难过。
宋朝历史上的奸臣秦桧夫妇实际上是婚前财产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