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年,一封来自中华帝国的信在欧洲引起轰动。这封信是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写给当时为康熙皇帝效力的欧洲耶稣会士的。他在信中说,中国皇帝强烈希望了解世界,特别喜欢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所以他呼吁欧洲国家派遣更多的传教士到中国。令人鼓舞的是,几年后,路易十四在欧洲,就像太阳王一样,派出了几位博学的耶稣会士到中国,从而在两位皇帝之间有了特殊的接触。
从16世纪传教士的活动开始,现代欧洲开始与中国直接联系。当时,耶稣会士写了一篇关于他个人感受的报告,并把他带回了欧洲。当欧洲知识产业接触到这些报告和工作时,他们很快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导致了一百年的“中国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皇帝康熙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熙,1654年即位,是清朝历史上非常开明的皇帝。在与汤若望、南怀仁等欧洲传教士的接触中,他对西方的天文、数学、物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目睹汤若望在历法较量中击败中国保守派官员后,康熙开始努力学习西方科学。康熙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为他的第一位数学老师,主要教皇帝欧几里得几何,因为他必须从数学开始研究历法。受这种情况的鼓舞,1683年,南怀仁作为耶稣会中国教区区长向罗马教廷写信,要求传教士来中国,并大力宣传中国皇帝的开明和慷慨。
虽然欧洲有很多传教士渴望去中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政府资助这项事业,只有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法国才能做到这一点。路易十四,1643年即位,在很多方面都与康熙相似。两人年轻时登基,都迅速带领自己的国家从动荡走向强势,都偏爱文化艺术。就在欧洲“中国热”刚刚兴起的时候,法国宫廷贵族热衷于收藏中国瓷器,路易十四本人习惯用中国风格的家具。1670年,路易十四为情妇蒙特斯潘夫人建造特里亚农宫时,模仿了中国的建筑风格。在1667年凡尔赛宫举行的一次舞会上,路易十四甚至把自己打扮得像个中国人。
南怀仁的信在欧洲开始流传后,路易十四决定派传教士到中国。据说康熙非常喜欢西方科学。路易十四为中国皇帝准备了丰富的礼物,包括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如四分象限仪、水平仪、带测量望远镜的天文钟和一些装满大大小小30个盒子的数学仪器。1685年3月3日,路易十四六名使节以洪若翰为首,经过长途旅行,终于于于1687年7月23日抵达浙江宁波。由于其中一位传教士在经过泰国时被国王保留,洪若翰、李明、白晋、张成、刘颖等5人最终抵达中国。1688年2月7日,这五人终于抵达目的地北京,准备见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对法国使节的到来喜出望外。当他们提供科学仪器时,皇帝不仅慷慨地允许他们在中国自由传教,还选择张成和白晋留在宫廷担任他们的科学顾问。几个月后,学会满语的白晋和张成开始向康熙讲解如何使用天文仪器,以及一些天文现象。1691年,应康熙的要求,白晋和张诚还教授人体解剖学。1693年,当康熙被疟疾感染,御医束手无策时,正是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和刘应献上金鸡纳霜,才治好了皇帝的病。1708年,在参与中俄边境谈判的张成等人的建议下,康熙开始用经纬度法重新绘制全国地图。十年后,经过法国传教士和中国官员的共同努力,当时亚洲水平最高的皇舆全图终于画完了。在中国期间,白晋和张诚与康熙相处融洽,这也给康熙增添了对欧洲的好感。与此同时,康熙的勤奋好学也让白晋等人十分钦佩。在给路易十四的奏折中,白晋将康熙描述为法国以外“连梦都没见过的伟人”,是自古以来“统治世界的皇帝中最明显的君主”。
有趣的是,1693年,康熙任命白晋为他的特使,要求他回法国招募更多的传教士到中国。康熙还要求白晋带来300多卷中文书作为送给路易十四的礼物。当时法国只有23本汉文书,所以这些精装汉文书让路易十四十分高兴。1697年,白晋返回法国后,将康熙皇帝的礼物和他写的《康熙皇帝传》献给了路易十四。在他的工作中,白金回顾了他与康熙皇帝的密切接触。他说:“皇帝亲自询问了我们关于西方科学、西欧国家的习俗和谣言以及其他问题。我们最愿意和皇帝谈论路易王的伟大成就;同样,康熙皇帝最喜欢听的话题也是这个话题。@ 白晋将康熙皇帝描绘为另一位“太阳王”,也希望赢得路易十四对康熙的青睐,从而获得他对传教事业的财政和人力支持。果然,路易十四慷慨地同意了这一要求,并授权白晋花一万法郎为康熙皇帝准备礼物。1699年,白晋带领15名耶稣会士重返中国。值得一提的是,路易十四后来给康熙写了一封亲笔信。不幸的是,这封信没有发出,而是永远保存在宫廷档案中。300多年前,凡尔赛宫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和紫禁城的康熙皇帝从未见过面,但他们对异国文明的强烈兴趣为中法交流开辟了大门。
康熙和路易十四开始了中法交流:没有见面,互相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