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元885年至926年)是应州人、沙陀族、唐末重臣、晋王李克用的长子。十一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战斗,十一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去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奖励和表扬。当时军阀混战,占领河东的李克用,往往被实力强于自己,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文)包围,李克用只能忍气吞声。
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因病去世,李存旭袭击晋王位。临死时,李克给了李三支箭,告诉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攻击刘仁恭,攻克幽州(今北京);二是征求契丹,解除北方边境威胁;第三件大事是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在家庙里供奉了三支箭,每次出门都派人去拿,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战斗,打胜仗,送回家庙,说完成了任务。
他设计杀了试图夺位的叔叔李克宁,带领军队从晋阳出发,直接上党,乘大雾突袭鹿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用兵使朱全忠大吃一惊,他说:“生子如李亚子,克用为不死!比如我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后梁不惜一切代价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在柏乡之战中,晋军有周德威等3000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领的禁军和魏博兵8万。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等方面具有优势;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强,进攻能力强,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时,李采取周德威的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晋军主动撤退。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用骑兵猛烈攻击梁军,周德威攻击右翼,李思远攻击左翼,大吵大闹。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了,梁军丢了盔甲,死了。这场战争使梁军失去了对河北的控制权,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但李存旭却进一步稳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大治。
公元911年,李在高邑(河北高邑县)击败了朱全忠亲自指挥的50万大军。然后,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抓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战争,李基本上完成了父亲的生命。他于公元923年摧毁了后梁,统一了北方。4月,他在魏州(河北省著名县西部)成为皇帝。他的国家名字是唐朝。他很快迁都洛阳。他的年号是“同光”,历史上被称为后唐。在三支金箭的鼓励下,他完成了父亲的意愿,成为了皇帝。
李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一个勇敢的将军;但在政治上,他是个傻瓜。公元926年,李被叛军射杀。欧阳修这样评价他:“方其盛也,举天下英雄,不能与之抗争;它的衰落,几十个聪明人被困住了,他们死了,为世界笑了。”
军事奇才李:为什么当了皇帝三年就败光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