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孝庄:清朝协助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

满蒙联姻在清初是一项既定的国策。皇太极时,蒙古女子几乎垄断了后宫,只有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有三个标题——博尔济吉特皇后(孝庄阿姨)、陈妃博尔济吉特氏(孝庄姐姐)和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给皇太极生了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后来的顺治皇帝),也就是生了儿子。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她被封为永福官庄妃。孝庄在皇太极生前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赫。孝端文皇后在后宫统一拍摄一切,而她的妹妹陈妃海兰珠则受到皇太极的宠爱。

崇德七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类,皇太极大喜。洪承类是明朝有影响力的封疆大员,对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重要意义。皇太极下令将洪承类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类“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犹豫,吃不甘味。看到这种情况后,小庄自荐,亲自劝说。她打扮成一个侍女,身上藏着一壶人参汁。她来到洪承类的住处,温文尔雅地说:“用壶承他的嘴唇”,一口一口地给他倒人参汁。经过几天的努力,她终于说服洪承类投资清军。孝庄文皇后从小就喜欢读史书,聪明多智,做事果断。皇太极执政时,她“赞助内政,越有年”。清军大战松锦胜利后,崇德八年(1643年),国势大张。皇太极雄心勃勃,正在策划下一步战略,可惜天不随人愿,突发脑出血,暴死于清宁宫。皇帝暴卒,一直容易引起政治动荡。由于皇太极没有遗嘱继承皇位,许多宗族贵族觊觎皇位。于是,满洲贵族围绕帝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场激烈的权力竞争正在悄然展开。

孝庄:清朝协助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

努尔哈赤在去世前就规定,他的继承人必须由满洲贵族讨论,从八大议政贝勒中选出,八大贝勒“一心一意为国家服务”。其中,有军事功绩的儿子代善、鲁莽古尔泰、皇太极和侄子阿敏轮月执政。朝贺时,四兄弟并排坐在南边——这是原始军事民主制度的残余。继承汗位后,皇太极打破了这个框架,皇帝独自坐在南方,独自操大权。只有这样,皇帝的称号对于那些进入最高权力圈并有可能得到它的人来说更有吸引力。

在皇太极诸子中,肃亲王豪格是长子,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就曾领兵南征北战,颇具战功,实力雄厚。当时其他王子都不老,既没有显赫的战功,也没有突出的地位。所以,豪格继承皇位的把握比较大。然而,多尔根和他的弟弟多铎因其出色的战功被封为瑞亲王和豫亲王,他的兄弟阿济格被封为英亲王。他们这一支非常强大。由于年老体弱,资历最老的大贝勒代善,没有继位的希望。所以,当时最具竞争力的是豪格和多尔琏。在这个关键时刻,孝庄文皇后以她的智慧,努力协调各方关系,积极争取代善的支持,提出妥协计划,迫使多尔根做出让步,最终让她6岁的儿子福林继承王位。

孝庄:清朝协助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

为了巩固自己和福临的地位,抑制多尔根的野心,孝庄文皇后根据满族父亲的婚姻习俗,主动嫁给了多尔根。史学界对太后嫁给摄政王的问题仍有争议。太后下嫁的小说家试图从爱情的角度来解释这段婚姻,这可能有点理想主义。生活放纵,拘豪格妻其妻,又擅长娶朝鲜国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再娶一女,这是官书明载的事。太后下嫁,迫于时势,没有爱情可言。其实孝庄虽然一次又一次的让步,但最终还是屈身下嫁,多尔根对王位的觊觎丝毫没有消退。有一次,他还对人说:“如果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怎么会有这种病呢!”

福临即位后,诸臣多次提出向皇帝延师典学,多尔根无视,故意让福临荒于教育,成为傻皇帝,导致福临十四岁亲政时不懂汉字,诸臣奏章,不知所措。所谓“爱情”云云云,对孝庄的儿子来说是如此,很难令人信服。多尔根早已垂涎皇位,为何在关键时刻主动放弃?缺乏与豪格抗衡的力量未必。也许多尔根从大局出发,为了避免内乱而做出让步。但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促成了这一举动——孝庄的幕后活动。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小庄无疑明白内乱会造成什么伤害。首先,要缓和双方的对立,只有异中求同,其次,双方的要求部分得到满足——不仅要满足黄旗大臣立王子的要求,还要防止多尔根的权力欲望失败。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支持幼儿园的主人;当时有四五个年轻的王子。谁来占据天子宝座?孝庄施展手腕。笼络多尔根,让多尔表采纳了她的计划,把儿子福临抱在皇室座位上。权力斗争刚刚结束,孝庄又陷入了家庭矛盾的旋转。

如前所述,满蒙联姻和亲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制定的既定国策。随着清朝帝国的建立,蒙古八旗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清廷的政治生活中,蒙古王公一直是一股依靠股肱的力量。为了保证这种关系代代相传,保持家庭的特殊地位,福临即位后不久,小庄就把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列为皇后。顺治皇帝统治时,他结婚了,成为了中宫。自古以来,帝王婚姻总是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人的喜好和感情则是次要的。而福临恰恰缺乏这种心态,他更多地用自己的个人好恶来对待这种关系。博尔济吉特的皇后聪明漂亮,但她喜欢奢侈和嫉妒。本来,作为一个贵族出身的女人,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福临却不能容忍,坚决要求废后再立。这位未成年皇帝的性格非常固执,尽管大臣们反复劝阻,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毫不让步。顺治十年(165)八月,孝庄看到儿子真的没有回转的余地,不得不同意,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为了消除这一举动可能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孝庄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的女儿博尔济锦为妃。然而,福临也对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女孩不感兴趣。相反,他痴迷于同父异母的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属满洲正白旗的董鄂氏,父亲鄂硕,任内大臣,封三等伯(位同品)。董鄂氏不仅通诗,而且性格温顺,仪表端庄,举止端庄,非常有风采。顺治十年应秀女之选(清制:满族女性必须在申请之年登记并上报内务府,三年一选,以丰富后宫或指定皇帝的弟子),并许配皇太极末子博穆博果尔。博穆博果尔经常从军出征,董鄂氏出宫侍候后妃,与福临相识,坠入爱河。孝庄注意到了这个危险的幼苗,立即采取措施,宣布停止服务,以“严格的身体,结束怀疑”,并迅速结婚,博尔济金成为第二任女王。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福临对董鄂氏的迷恋。顺治十二年(1655)二月,福临封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为了获得更多接近董鄂氏的机会,以示忧宠。后来博穆博果尔得知内情,愤怒地训斥董鄂氏。福临知道这件事,他打了弟弟一耳光,博穆博果尔羞愤自杀——这件事发生在顺治13年(1656)7月。

孝庄:清朝协助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

这种事情发生在宫殿里,传播自然是不光彩的,小庄悄悄地处理了这件事:博穆博果尔根据亲王的风格丧葬,27天丧葬期满,董鄂被接到宫殿,被授予贤妃,一个月后,根据儿子的意愿,晋封她为王妃。王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王后,但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认为董鄂氏德才兼备,是皇后的理想人选,所以他准备二次废后。如果福临再次废除,改立董鄂氏,蒙古妇女将失去中宫主子的地位,这必然会影响满蒙关系,倾动清朝帝国的基础,孝庄毫不犹豫地抑制儿子的行为。结果,母子之间存在隔阂。顺治皇帝甚至公开下令挖太庙牌匾上的蒙古文字。生活在情感沙漠中的蒙古女王对安排自己命运的同族婆婆一点也不感激。相反,她把所有的不幸和怨恨都集中在太后身上。即使太后病倒了,她也不打招呼。孝庄忍受了这一切。宽容理解是她的原则。这种微妙而紧张的母子关系已经持续了五六年。幸运的是,她有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坚定的性格,清朝帝国的基础不会因为后宫的倾斜而动摇。

孝庄的苦心,福林和皇后恐怕都不懂。相反,通达人情的董鄂氏能够理解孝庄的困难。她主动与皇后和皇帝打交道,缓解和调整双方矛盾,有时在孝庄发挥难以实现的作用。只有这样,孝庄总是和董鄂氏商量一些事情,总是和媳妇说一些话,以至于后来婆婆几乎离不开媳妇。顺治14年(1657年)10月,董鄂生了一个儿子,四个月后不幸去世。失去儿子的悲伤使她抑郁,宫廷矛盾的精神负担使她生病的身体更加虚弱。董鄂氏病故于顺治17年8月(1660年)。皇帝被此打击,精神颓废,病态无趣,半年前,痤疮病逝。


孝庄:清朝协助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孝庄:清朝协助儿子孙子登上皇位的和亲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