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达摩创立了禅宗,但他并不是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事实上,少林武术是在长期的僧侣习武中逐渐形成的。经过多代僧人的长期演练、综合、充实、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拳术,武术上总称为“少林拳”。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上人、李老等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认真研究少林拳法,注重拳法的整理和教学,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成72手,然后发展成173手。他们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隋末唐初,为了保护寺庙的安全,少林寺方丈从寺庙和尚中选出了一支强大、勇敢、聪明或擅长拳击武术的专门队伍。起初,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寺庙。后来,寺庙和尚参加了政治活动,寺庙培养了僧侣和士兵,形成了僧侣。开始了有组织、严格的僧侣训练和练习棍棒。僧侣们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练习武术,这对少林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少林寺的许多文物都是少林拳起源的历史见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内的“少林拳谱”壁画,描绘了少林寺和尚练拳练武的真实场景:宏伟的寺庙,灯火通明,30位身着短装、精力充沛的强壮僧侣,分为15对。在少林拳的练习中,拳打脚踢栩栩如生。除了拳击图,寺庙里还有寺庙和尚练习器材和挥舞棍子的壁画。南北两壁有少林武术的“锤谱”。画面突出了两个和尚摆开对抗姿势,冲拳打手。千佛殿是当年少林寺的练习室,地上有48个寺庙和尚“站柱”的遗迹;我看到两行直径约四五十厘米的锅底圆坑留在砖铺的地上,间隔约两米半。据说所有的僧侣都在努力学习艺术,踩在他们的脚上。它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甘练少林派武功的真实史迹。
出家前,少林寺很多武僧都精通武术,很多武功高强的人对封建制度不满意,看透红尘,把头发剪成和尚,成为和尚队伍的骨干。少林寺还经常邀请武林高手到寺庙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派武功。五代十国时期,高僧福居特邀18位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明代著名抗日将军余大猷也去少林寺教棍子。少林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武术场所。少林寺博采百家,吸收各种武功后,逐渐发展成为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各种器械等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发展成为少林派武功。
少林武术名于世,始于隋末。应秦王李世民的邀请,武僧昙宗、志操、惠汤等13人,技艺超群,参加了王世充战役。出师大捷,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唐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给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允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昙宗被封为将军,其他人“时危谈作将,事定复为僧”。少林派武功,经过实战的考验,拳艺更加发达,从此开创了少林派武功的新时期。少林寺盛时期,占地1万余亩,大殿14座,房屋5000间,寺僧发展到2000多人,其中武功高强的僧兵500多人。据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民族英雄岳飞也获得了少林真传。赵匡胤热爱拳击,传下太祖长拳,曾在少林寺藏拳。古代《少林拳法精义》一书说,岳飞的神力来自一位高僧,高僧授予岳飞的神力法在反金卫国中功勋卓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在少林寺前建立了旗杆和石狮。
明嘉靖年间,日本日本海盗入侵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少林寺以月空为首的30多名僧侣组织了一支僧兵队伍,前往松江御敌。他们在战斗中用铁棒杀死了许多日本海盗。后来,30多名僧侣因寡不敌众而死亡。如今,少林寺碑林和塔林中的石刻仍有僧兵作战的记载。据说,除嵩山少林寺外,少林寺还在中国各地建立了十几个分支机构。明朝在福建九莲山建立了一座少林寺,也以少林拳击的发展而闻名。清朝灭明后,许多爱国者对外国统治感到不满。他们把头发剪成僧侣,投资少林寺。达宗和尚与三山五岳英雄交朋友,创立佛教洪门,培育和发展洪门子弟,努力反清复明。南少林寺成为反清复明的大本营。后来,由于叛徒告密,清廷派兵镇压,寺庙被清兵烧毁。
在辛亥革命前后,少林寺的武功在民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处都是武馆,许多爱国者为了推翻清朝统治而学习少林派武功。当时,武术常被用作革命的实战手段,许多地主建立了“大刀队”、“梭标队”,练武成风,在反清斗争中屡建奇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省市成立了武术协会和体育学校武术培训班,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少林武术。少林派武术继承和发展中国少林武术遗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武术人才,在海外表演交流中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谁创立了少林功夫?少林派功夫的历史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