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孙膑、庞涓:春秋战国史上最厉害的兵家双子星

许多人认为孙膑、庞涓是鬼谷子的弟子,与苏秦、张仪是同门师兄弟。史记说“孙膑尝尝庞涓俱学兵法”。孙膑和庞涓曾经一起学过兵法,但他们没有说谁是老师。苏秦和张仪是鬼谷子的弟子,写在史记里,比如苏秦传“苏秦…东事师于齐,习鬼谷先生”和张仪传“张仪……开始尝尝与苏秦有关的鬼谷先生”。

关于孙膑庞涓的交恶,史记中说:庞涓先入魏为将,派人邀请老同学孙膑帮忙,但又嫉妒孙膑能比自己高,于是试图暗害孙膑。“他用法律判断他的两只脚。”他不仅跛了别人的腿,还在脸上刺字。有两点作者很困惑。庞娟在学习兵法时,应该知道孙斌的水平。如果他真的知道孙斌比自己强,他必须邀请孙斌到魏国。为什么,为了比较自己?如果庞娟害怕孙斌被其他国家使用,将来对魏国不利,而他不是他的对手,那么庞娟想得太多了。战国时期,他经常跳槽。没有人知道他会在一个国家工作多久,摆脱老同学,摆脱未来的退路。此外,知道孙膑的水平很高,但在陷害了他之后,他没有杀死他,导致了一个高水平的对手,他非常讨厌自己。庞涓精心安排了一个游戏,但留下了如此大的缺陷,这真是令人费解。第二个。这个兄弟反目成仇的老套路告诉我们,朋友属于朋友,但不要邀请他们一起做生意。任何涉及利益纠纷的人,更不用说朋友了,父子兄弟都可以在军队中相遇。

孙膑、庞涓:春秋战国史上最厉害的兵家双子星

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孙膑逃出魏都大梁,回到家乡齐国,拜齐将田忌门下的门客。著名的田忌赛马故事,暗中操盘手是孙膑。田忌和齐国的几个公子喜欢在一起赌马,赌得很大。有一次齐威王也来玩,孙斌发现每个人的马都差不多,分为三等,所以让田忌虽然注意,然后安排田忌低马和对手高马比赛,高马和对手中马比,然后中马和对手低马比,三局两胜,稳赢。齐威王向田忌输了一千块钱,自然会问田忌是怎么做到的,田忌于是把孙膑介绍给威王,威王随后以孙膑为师,咨询兵法。

题外话,战国风气真开明啊,田忌敢赢齐王千金。突然想起一个以珠宝设计师为己任的红名媛的专访,爆料各种网球好手陪她爷爷练习,只能输不能赢。这位红爷爷在80岁或90岁的暮年以6-0赢得了最佳亚洲男子选手张德培,呵呵。言归正传,赵成侯二十一年,魏惠王下令包围邯郸,赵国向齐国求助。齐不想让魏占太多便宜,也不想救赵救得太快,让赵毫发无伤。他用一箭双雕的方法派出两支军队,一路攻打魏襄陵,一路救援赵国,试图同时失去赵魏的国力。田忌率领的这支队伍救援赵国,孙膑作为军师,乘车随行。孙斌否认了田忌直接救邯郸的方法,但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计划,让田忌直接攻击大梁。当魏军听说魏都被攻击时,他必须回到老师那里自救。邯郸的围攻是可以解决的。

主要计划约定如何实施。1972年出土的孙膑兵法比史记更详细。孙斌就是这样执行这个计划的:让田忌假装是魏国东部重镇平陵,人口众多,迷惑魏军。我相信平陵很容易防守,也很难攻击。这时,魏军仍然放心地集中力量围攻邯郸;当魏军尽力赢得邯郸时,孙斌派了一辆轻车向西直奔大梁,这让魏军不得不回援。此时,魏军在邯郸的战斗力已经下降;孙斌告诉田忌派小股部队与魏军作战,示弱,使其轻敌。当愤怒、疲惫、轻敌的魏军丢弃行李,急行回援时,孙膑再次设伏在魏军的唯一途径——桂陵。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是桂陵之战。历史记录中没有记载魏军的主将是庞涓还是被俘,孙膑兵法明确表示庞涓被俘。如果真的像孙膑兵法说的那样,庞涓事后一定会试图逃回魏国,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马陵之战。有人推测庞涓被俘,两年后在赵魏会盟被魏国赎回。但作者认为孙膑和庞涓有血海深仇。即使庞涓因为国家邦交杀不了庞涓,也不可能让他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回到魏国领兵。他怎么会把庞涓弄得傻乎乎的,以此来表达他的仇恨呢?

魏国在桂陵之战中虽失利,但并没有伤筋动骨,邯郸依然掌握在魏军手中。此外,根据西晋时期魏王墓中发现的古本竹书的年代记载,魏惠王用韩魏联军击败齐、宋、卫联军进攻襄陵(如前所述,齐国第一次答应救赵时,除了支援赵的军队田忌外,还有一支军队进攻魏国襄陵)。齐国委托楚国景舍出面调停,直到桂陵战争结束后两年,赵魏会盟漳水,魏国才归还邯郸。从中可以看出,齐国军队的作战质量实际上不如魏武卒,否则孙膑也不必绞尽脑汁出谋致胜。

魏国围攻邯郸13年后,类似的戏剧又上演了。这一次,魏国攻打韩国。韩国申不害变法后,国力日强。魏国怎么能容忍别人在床边努力工作?和赵国一样,韩国向齐国求助。齐国仍采取消耗韩魏两国实力的救韩方针,在韩国苦撑战败五次的情况下,终于发兵救韩。对于国力相对较弱的韩国来说,除了齐国承诺救援给韩国一剂强心针外,申请不害变法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关于申请不害变法,可以参考战国时期的变法专家)。齐国仍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而这一次,齐军依葫芦画瓢,围魏救韩,直扑大梁。

事实上,史记和战国政策记载有所不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齐军仍以田忌为将军,孙斌为军师,魏军由庞娟领导;战国政策魏策说齐将是田齐,没有提到孙斌当军师,魏军由王子申请。至于魏领导的士兵,史记魏家也有与传记相矛盾的记载,说“让庞娟将军,让王子成为将军”。

孙膑、庞涓:春秋战国史上最厉害的兵家双子星

作者个人认为,无论齐国主是田忌、田飞还是二田,孙膑是否作为军师陪同,齐国的作战方针主要是孙膑的兵法策略。毕竟连齐威王都是以孙膑为师咨询兵法,桂陵之战的胜利在前。魏国作者认为,史记魏家的说法是合理的,主要是王子申请和庞娟。魏王不可能让他的继承人在没有著名将军的帮助下独自冒险;如果军队里有王子,庞娟就不能有最终决定权。马陵的惨败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桂陵的教训是第一位的。如果庞娟一个人领导,不受约束,他就不可能愚蠢到拿着魏武卒的王牌,齐国人在再次使用围魏救赵的计划时犯同样致命的错误。如果他真的那么愚蠢,他就不可能攻击邯郸。王子申没有经验。当他听到齐军攻击大梁时,他自然会专注于回援。面对齐军示弱诱敌的计时,他很容易被愚弄。即使庞娟有心加持,他也无法反驳王子申的决定,面对王子和魏王的继承人。就这样,他们都踏上了马陵道的死路。

历史记录生动地再现了齐国人示弱诱敌的计划:“三晋之兵勇敢轻盈,齐号胆怯,善战者利用其势力...让齐军入魏为十万灶,明天为五万灶,明天为三万灶。齐军进入魏境后,第一天设置了10万个炉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个炉灶,第三天只有3万个炉灶,造成齐军或怯战或急行军人数逐渐减少的错觉。魏军高兴地抛弃了他的步兵,日夜赶上了齐军。你应该知道,魏武卒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步兵精英。弃步军无异于断臂。作者不相信进攻邯郸的庞娟会愚蠢到这一点。齐军估计魏军的脚程,设伏在马陵道上,魏军再次犯了更大的错误,在许多阻碍伏击的马陵道上贸然行军。太史公为了把庞涓写得一无是处,真是不遗余力啊,大概他对同样受刑致残的孙膑给了太多的感情。

史记背后的叙述简直是脑洞大开。孙斌让人把一棵大树剥下来,露出白木。他挥笔写下“庞涓死在这棵树下”,让齐军的好射手们走在路上,说“暮光之城,火举起来”,也就是说,当有人举起火把时,万箭齐发。在司马迁的描述下,庞涓和抗日神剧中的鬼子队长一样愚蠢。晚上到了白木下,他拿着火烛去读书。看完之前,他遇到了齐军的箭雨和魏军的混乱。而且,庞涓在万弩齐发中还没有死,然后给了他一个智贫兵败自杀的名声。太史公,你下意识地把庞涓当成汉武帝的替身,下令给你施宫吗?可见神剧这件事,古已有之。按照正常逻辑,庞涓甚至不怕自杀。他应该为困兽而战。他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护王子申。不管王子申能不能突破,他总能挽回最后的面子和名声。嗯,可是太史公就是要把庞涓写成现代奇葩说,不顾自杀,然后让太子申被俘。根据后来继承魏惠王位的记录,可怜的王子沈80%被俘后也死了。

关于孙膑的结局,众说纷纭,莫一是。战国政策中说,马陵大胜后,孙斌曾劝田忌不要交出兵权,以免被齐王害怕。田忌没有采纳,导致他在与邹忌的政治斗争中失败,然后前往楚国。没有记载孙膑是否和楚国在一起,但史界基本推测孙膑和田忌一起去了楚国。钱穆先生还推测孙膑的兵法是孙膑在江南吴地写的。据史记载,齐威王死后,宣王即位,田忌再次从楚国召回。孙膑和田忌一起回到齐国了吗?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史记说孙斌是孙武100多年后的后代。三国志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孙健字文台,吴军富春人,盖孙武之后”。据推测,孙斌没有回到齐国,而是留在了吴国,这可能是他从这里得到的灵感。


孙膑、庞涓:春秋战国史上最厉害的兵家双子星孙膑、庞涓:春秋战国史上最厉害的兵家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