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斯到达咸阳城时,他没想到会遇到一场盛大的葬礼。年轻的秦庄襄王即位三年后就撒手西去,把这么大的国家留给了刚满十二岁的儿子嬴政和文信侯吕不韦。吕不韦本是阳翟大贾,他以大商人的世界观致力于政治活动,他的人生信条是“奇货可居”。在这条信条的驱使下,他出资帮助一个被困在异国他乡、无能的秦质子楚,然后用各种手段帮助他成为秦王子,最终获得王位,成为秦历史上的第30位国王(从秦襄公开始)。因此,吕不韦得为相国,封文信侯,权倾朝野。实现了他“立主定国无数利润”的理想。
楚子原名异人,他是安国君(即后来的秦孝文王)和妃子生的儿子,即不是长子,也没有什么天赋。他的母亲夏姬根本不在乎他。他在安国君的许多儿子中几乎没有地位,被送到赵国当人质。秦国接连攻击赵国,异人在赵国地位低下,日子难混,一个“困”字就足以说明他在赵国很难。要不是吕不韦的出现,他可能会像大多数人一样被赵国杀死或孤独地死去。但命运让他遇见了吕不韦。吕不韦给了他很多钱,还给了他一个叫赵姬的漂亮女人。吕不韦,一个富有而雄心勃勃的男人,想帮助异人继承王位,从而借异人之手获得他梦寐以求的权力。他成功了。不到十年,在他的操纵下,没有竞争力的子楚竟然成了最佳王位继承人。无论谁读完这段历史,都要感叹吕不韦的能力。子楚即位,是秦庄襄王,那个叫赵姬的女人被立为王后。
李斯没想到年轻的庄襄王早逝,这给他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霾。秦庄襄王去世后,未成年的新国王嬴政无法掌权,秦国的实际权力转移到了吕不韦和赵姬,吕不韦和赵姬之间的暧昧关系使他成为秦国的真正掌权者。如果李斯想在秦国站稳脚跟,他只能通过吕不韦。
好运眷顾李斯,他要找的人广收门客,很爱才。吕不韦效仿战国四公子广收门客,曾聚集3000门客编写《吕氏春秋》。他还钦佩荀卿的学习。虽然李斯当时没有名声,也没有见过,但他师从荀卿,见吕不韦并不难。没有史料记载李斯见到吕不韦时双方都说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吕不韦在这次会议之后非常欣赏李斯。离开李斯做舍人,可见对李斯并不薄。
李斯在吕不韦身边的时间不长。不到一年前后。吕不韦发现李斯年轻有为,于是“任以为郎”,即掌管秦王侍卫宫禁的官员。那时候嬴政刚刚就位,吕不韦把自己的舍人安排到嬴政身边,可见他是想进一步控制幼主。这一决定使李斯的梦想成真。李斯抓住这个机会,施展才华,为秦王出谋划策,迅速获得了秦王的认可和信任。从那时起,一步一步地接近权力的顶端。吕不韦在李斯的人生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吕不韦的任命(或推荐),李斯就不能轻易接近秦王。没有人知道他将来会怎么样。正是因为吕不韦,李斯才成为后来的李斯。毫不夸张地说,吕不韦是李斯生命中的伯乐。
一个人最需要什么?就是进取精神,就是进取精神。人只有在进取精神的控制下才能获得财富(或创造财富)。一个没有进取精神的人是行尸走肉,一个没有进取精神的国家会被欺负和压迫。李斯从一个无名小吏一步步走近帝国的最高权力层,不是靠拼爹,也不是靠钱买通。在进取精神的控制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法律手段获得权力和财富,这是他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追求财富和权力是很自然的。
李斯的伯乐其实是吕不韦吗?李斯和吕不韦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