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南方朝廷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尤其是刘宋时期。公元431年1月,南宋文帝北伐魏国失败,前锋将军退役到河南滑台。
一代名将檀道济率兵救援,大败魏军,打到山东济南,正在唱凯歌时,另一位魏将叔孙建派轻骑烧了宋军的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以为当年官渡之战,袁绍是乌巢粮草被焚烧,引发连锁反应,最终惨败曹操。檀道济不禁忧心忡忡,再加上刚得报己方几名士兵投敌,魏将安颉得的消息率大军紧跟其后,心中暗暗担心。经过仔细思考,他有了主意。
当晚,宋军军营灯火通明,檀道济带领一批管粮士兵在一个营寨查粮。有的士兵手里拿着竹筹(古代计数工具,大约从春秋开始,明代才被珠算取代)唱着计数,有的士兵用斗子量米。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了少量的白米。有人偷偷地看着营地,看见袋子里装满了雪白的米饭。魏兵的探子看到后,迅速赶回报告。安颉得到情报,第一反应是被前来投降的宋兵骗了,怒气冲冲地杀了那批降兵。
第二天一早,檀道济穿着便装,骑着马车,带着队伍沿着大路向南转移。安杰认为檀道济使用了引诱敌人的深入战术,所以他不敢追赶它,看着南方军队平静地离开。这是“唱筹量沙”的起源,也是檀道济留给后代的第一个成语。
[img]120951[/img]
除了“唱筹量沙”,檀道济一生跌宕起伏,也为后人留下了其他成语。
檀道济的祖籍山东高平,出生于江苏镇江。他的父母从小就去世了,和他的兄弟姐妹一起流浪。出生在乱世,20多岁的檀道济和他的兄弟檀韶、檀树投入了著名将军刘裕的指挥下,从此开始了百战不殆的战争生涯。在镇压孙恩、桓玄的混乱中,檀道济崭露头角,以军功封吴兴县五等侯。
416年,刘裕率领晋军攻打后秦。时任将军的檀道济一路飘红,通过成皋(今河南荥阳)攻打洛阳,次年8月后秦亡国。
篡夺晋建宋朝后,檀道济作为国家栋梁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宋武帝刘裕死后,皇位经儿子刘义符和刘义真后,传到第三子刘义隆宋文帝手中。他名声太高,几个儿子也掌管兵权,部将又一个勇敢善战。宋文帝一直以“精明善忍”的身份对此非常不安。再加上朝中大臣的挑拨,宋文帝便起了除檀道济的心思,但因念其功高劳苦,又狠不下心来。刘氏近臣也认为,有文帝在,檀道济就可以了。不幸的是,宋文帝病了,太医发了好几次病危通知。经过讨论,文帝四弟、司徒刘义康、领军刘湛等,假装召唤檀香道济入朝,先撤职,次派人逮捕并关进大监狱。更让檀道济吃惊的是,朝廷居然宣布他犯了“谋反罪”。
檀道济一直单纯希望自己能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一样效力于战场,马革裹尸。但只要谋反罪成立,不仅不能上阵杀敌,还会死于自己的家庭。@ 当时,他又气又恨。他喝了一口斛酒(一口斛酒可以装五桶米),然后脱下帽子扔在地上。他的眼睛盯着火炬。史书的原著是“火炬般的眼睛”,这是檀香道济的第二个成语。
公元436年4月9日,檀道济被杀。临刑前,他喊道:“这是一座破坏你的长城。”据说檀道济人头落地后,北京地震中长出了许多白发,正好应对了当时的童谣“可怜的白浮鸠,浪费了檀江州的杀戮”。从那以后,人们经常把削弱自己的力量或破坏自己的事业比作“自毁长城”,这也是檀道济留给后人的第三个成语。
解密南北朝名将檀道济的死亡:效命疆场却蒙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