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灭吴名将杜预是当时最好的全能人才。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读《左传》,自称是《左传》。如果他早出生20年,他一定会和关羽聊天。
杜预是一位标准的三代官员。但他既不欺骗父亲也不欺骗祖父。相反,他比许多背景较低的人更努力。杜预不仅在军事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在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历史甚至书法和工程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
当时大家都知道杜预博学多才,就给了他“杜武库”的美誉,也就是说他就像一个武器库,什么都知道。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还在努力。当然,如果你继续往下看,你就会知道杜预有多好。
立言立功不立德
杜预常说:“立德是我做不到的,但我可以立功立言。”要知道历史上三立完的人屈指可数,曾国藩只有一半。能完成一项就足以在历史上出名了。任何听到杜预这句话的人都会说他吹牛。
然而,杜预其实很低调。
著名将军杨虎死后,杜预接替他,守卫襄阳。杜预一上任,就派兵攻打西陵,突破西陵,顺流而下,赢得荆州,灭吴势在必行。只是西陵总督张政不容小觑。杜预用刀杀人,孙浩撤回了张政。临阵换帅,军心不稳。这是灭吴的好时机。
杜预上了金武帝的书,上表要求攻击吴。然而,司马炎被反对派搞得一团糟,决定推迟一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让杜预很担心。他又写了一本书,分析了情况。谁知道贾充和其他人又闹了。杜预第三次写信时,司马炎决定摧毁吴。
然后司马炎动员了20多万军队,在280年摧毁了吴。这场战争不仅结束了一百年的三国混乱,也结束了魏晋南北朝400年来唯一的统一战争。几千年后,有多少人能记得,完成这一壮举的人甚至不会骑马射箭?
灭蜀第二年,司马昭要求贾充等人改制法律,名义是贾充等人共同努力,其实基本上是杜预,晋律的注释都是他独立完成的。
在杜预的努力下,新的法令不仅简化了复杂性,而且简单易懂。人们一眼就能理解它。只有当他们理解它时,他们才不敢违反它。
杜预的成就远不止此。他还写了《左传》的笔记,名为《春秋左传集解》;此外,还有《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赞》、《陈农要疏》、《善文》等等。
杜预说他没有立德,恰恰相反,他立德最大。
杜预在担任度支书期间多次写信,为司马炎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治国强军,涉及面广,如盐运管理、边防改造、税收制定、物价调整等。
@ 由于杜预博学多才,他还修建了包括设计和施工在内的桥梁;纠正了当时的历法,制定了《二元乾度历》,并在世界上流传;制造了长期丢失的计时器;甚至解决了洛阳的交通问题。
这些都是小德,救人苦难才是大德。
杜预建立学校,修复水利遗迹,引进水,灌溉田野,人们受益,被称为“杜父”。
兖州、河南等州县连续暴雨,加上蝗灾,人民苦不堪言。经过亲自调查,杜预两次写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救灾措施。他还建议把一些牛借给守卫的人,这样人们就可以重新安定下来。
事实上,他可以和王阳明、诸葛亮一样出名,可以称得上三立完人,但也许是因为演义,三国很多人都太出名了,反而遮住了杜预的光芒。
但他一直是当时史书中最耀眼的星星。
西晋杜预:灭了与诸葛亮、王阳明相当的吴国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