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乾隆为什么特别喜欢圆明园?有什么秘密吗?

核心提示: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康熙皇帝看中了孙子洪丽,最后把清朝交给了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登基后,他在牡丹台上写了一块牌匾,名叫“纪恩堂”。一方面,这表明他对祖父很感激,但也表明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从这里发财。

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圆明园。为什么叫圆明园?园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解释说,“圆明”二字的意思是:“圆而入神,君子时也;明而普照,才智之也。其中,“圆”是指个人品德完美,超越普通人;“明”是指政治表现光明、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贤明君主的理想标准。那么清朝皇帝是如何生活在圆明园的呢?

三代祖孙赏牡丹

据《清实记录》记载,康熙皇帝曾五次进入圆明园。第一次是在康熙46年11月11日(1707年),当时圆明园是雍正皇帝的皇子花园。

[img]119848.jpg' />

康熙61年3月25日,康熙皇帝最后一次进入圆明园。69岁的康熙皇帝、45岁的雍正皇帝和12岁的乾隆皇帝实现了三代皇帝的历史会议,这也是历史书记载的唯一会议。现在看来,雍正帝应该精心安排这个花园。康熙皇帝特别喜欢牡丹花,雍正皇帝在圆明园建了一个牡丹台,然后请父亲和皇帝观看。康熙帝兴致勃勃的时候,在花丛中看到了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康熙帝有35个儿子和50多个孙子。这些孙子,绝大多数连爷爷的脸都没见过,乾隆帝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们。据说康熙皇帝特别喜欢他的聪明才智。后来,他当面称赞乾隆皇帝的母亲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子。他是个“幸运的人”。就这样,康熙皇帝破例将弘历带到他身边抚养他。他先是跟着他住在畅春园,然后带他去了避暑山庄。直到今年冬天康熙皇帝在畅春园死于疾病,他才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康熙皇帝最终把清朝交给了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登基后,他在牡丹台上写了一块牌匾,名为“纪恩堂”。一方面,这表明他对祖父很感激,但也表明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从这里发财。

紫禁城不如圆明园好

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摆脱了紫禁城高墙封闭、夏季炎热干燥、格子建筑单调。正因为如此,圆明园成为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皇帝长期居住的地方,直到咸丰皇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逃往热河,花园被英法侵略军烧毁。正如乾隆皇帝的诗所说:“紫禁城围着红墙,不如花园好。”

正月元宵节前,皇帝们通常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太后、妃嫔、公主和其他家庭成员也搬进了花园。冬天过后,皇帝的家人从圆明园搬回了宫殿。每年有两次这样的巨大搬迁,当时被称为“大搬迁”。

雍正帝登基后,按照清代礼制的要求,在宫中孝敬父亲27个月后,雍正三年(1725)8月首次以皇帝身份正式进入圆明园。从那以后,他每年至少在圆明园住185天,最多247天,直到13年8月23日在圆明园死亡。在这11年里,雍正帝去圆明园47次,住了2314天,平均每年210天,在圆明园度过了近2/3的时间。

岛上卧宫皇家书院

圆明园和紫禁城一样,也是前朝后宿。圆明园宿舍主要集中在九州清晏风景区,位于皇帝处理朝政的正大光明殿正北,前朝和后宫位于同一中轴线上。皇后宿舍在同一个岛上,前后都是湖,左右都有四座小桥横跨溪流。

九州清晏殿是皇帝的主要宿舍,相当于紫禁城的养心殿。雍正初年以来,殿内有一间叫东西暖阁的热炕卧室。档案记载,乾隆时期,每年冬天来临,圆明园皇帝后妃的宿舍共有324个取暖炉。

道光时,九州清晏殿西端接了三间套殿。咸丰帝喜欢住这个套殿。咸丰11年(1861年),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死亡时,特意给慈安太后一枚“皇家奖励”印章,给5岁的皇帝一枚“同道堂”印章,以防止大臣专权。要求朝廷的命令必须加盖这两个印章才能生效。慈禧太后是小皇帝的生母,“同道堂”印章由她控制。后来慈禧太后等最终发动政变,实现了垂幕听政。

皇帝住在圆明园期间,王子们也来到花园学习。在清朝,王子被称为兄弟,兄弟们的研究被称为“研究”(道光以前也被称为“研究”)。圆明园的研究位于前朝区东侧福园门的洞穴深处,与皇家画院如意馆的墙隔开。它由南北两个连接的岛屿组成。雍正帝写的四块牌匾,如“斯文在兹”,挂在宫殿上。

[img]119849.jpg' />

王子6岁正式入学,教师由皇帝任命。上课时间从早上5点到下午2点半。下午的课程是军事训练。武术训练场所被称为高山和长水,这也是一个独特的意义。根据档案记载,王子每年只有5天的假期,只有新年第一天、端午节、中秋节、皇帝生日万寿节和他的生日才能放松。

公园里的差役和拖家带口的护卫军

据清宫档案记载,在鼎盛时期,花园里有2000人。其中,有管理公园事务的官员、太监、宫女、工匠、农民、蚕户、喇嘛、道士等。

圆明公园最多有620名太监。他们主要负责皇帝和妃子的日常生活,其中一名勇敢的太监负责警卫,平时练习长枪、腰刀和弓箭。正是这些勇敢的太监,当侵略者闯入圆明公园时,拿起落后的武器,顽强地抵抗,最终为中国人民赢得了一口气。

再来说说花园里的工匠。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规定,圆明园工匠定额为667人,嘉庆十年(1805年)增至908人。他们的职责非常详细:703户负责公园卫生;54名花匠负责公园花园的维护和花卉的摆放;54名大门负责启动和关闭进出水闸门;还有三名水手,他们多年来一直在公园里照顾皇帝的游轮凤翔船。乾隆十年,园内有184艘船只,主要由太监管理。

自雍正两年以来,圆明园设立了由八旗护理营和内务府三旗护理营组成的专门护理营。圆明园最多有6847名护理营,最多有3244名官马。圆明园周围有133个哨所。

在圆明园周围,为护军建造了8座大型营房。清代八旗制度是军民合一,不仅是军事组织,也是户籍组织。每个夏令营的最高官员——夏令营总有12栋房子,以下依次减少,但普通士兵也给了3栋房子,妻子、孩子和孩子住在一起。这种拖家带口的警卫部队战斗力不高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军营的武器装备,主要是长枪、弓箭、腰刀等,即使是“军中利器”,也能发射铅丸的鸟枪。

@ 花园周围还有一个由九门主管直接领导的绿营。他们日夜巡逻圆明园周围的土山、树林、桥梁和偏远的小巷。然而,这个看似严格的警卫实际上是松懈和虚弱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袭击圆明园时,它似乎进入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地方,这真的很悲哀。


乾隆为什么特别喜欢圆明园?有什么秘密吗?乾隆为什么特别喜欢圆明园?有什么秘密吗?

,,,,,,,,,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清朝道光皇帝执政期间都发生发生了哪些大事?
  • 道光年间指的是清朝后期道光皇帝在位的时期,长达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当时...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慈安和慈禧一起听政治 她若不死 慈禧哪容放肆?
  • 至于慈禧,恐怕大家都知道,但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直被忽视,她就是东太后慈安。 慈安16岁入宫,刚开始只是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