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乔有多美?《三国志》没写,杜牧没写,罗贯中也没写。这种美太模糊了。然而,几千年来,这种“模糊美”一直令人兴奋
说到汉末三国时期的美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江东二乔”。历史上关于江东二乔的记载很少。陈寿的《三国志》在《吴书周瑜传》中只有一句话:
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都是国色。(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只有一句话:
(孙)策从容戏(周)于日:“桥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照人),得我二人做婿,也足为欢。”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首先,二乔的姓氏是“桥”。至于他们的芳名,史书丢失了,所以他们不得不使用“大乔”、“小乔”来区分。现代人会对此感到惊讶,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这种现象并不令人惊讶。历史上很多皇后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就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和姐姐孙夫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吗?
二是二乔的籍贯是庐江县皖县(今安徽潜山)。
[img]119496.jpg' />
@ 二乔长得很漂亮,有倾国之色,顾盼生姿,明艳照人,堪称绝代佳丽。
第四,孙策和周瑜在建安四年(199年)攻占皖县后获得了二乔。当时孙和周二都25岁(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所以估计二乔只有20岁左右。
第五,孙策和周瑜对娶二乔很满意。
从二乔的角度来看,一对姐妹同时嫁给了两位世界英雄,一位是江东的“孙郎”,另一位是文武双全的浪漫“周郎”。按照传统观点,可以称之为才女,婚姻幸福。
然而,二乔真的很开心吗?史书上没有说。但是,从相关资料的分析来看,至少可以肯定,大乔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嫁给孙策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席不暇暖,夫妻相聚时间少。仅仅一年后,孙策就因为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人刺伤而死亡(《三国演义》第29次写到这件事),年仅26岁。当时大乔充其量20出头,年轻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凄凉!从那以后,她只朝朝鲜哭泣,夜夜孤被,苦苦挣扎,抚养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美女,竟不知何时凋零!
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她和周瑜琴瑟相处了11年。
在过去的11年里,周瑜作为东吴的统一将军,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功勋卓著,名扬天下;不幸的是,他活了15年(210年)。他在准备攻击益州时死于巴丘,年仅36岁。这时,小乔也只有30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痛可想而知。周瑜留下二子一女,是不是都是小乔生的,史无明文,但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她终究是二子一女的直母。由于周瑜的特殊功勋,孙权对后人也特别慷慨:她的女人(另一个不知名的名字!)嫁给孙权的太子孙登,如果孙登死得早一点(赤乌四年病卒,年仅33岁),当皇后没问题;长子周循,“尚公主,拜骑都尉”,颇有周瑜洪雅潇洒的遗风,可惜“早战”;第二个儿子周胤,也娶了宗室之女,后封都乡侯,但由于“酗淫自肆”,多次得罪,废爵迁徙,但最终还是被孙权赦免。尽管如此,小乔本人还是断了琴瑟,欢娱难再,只好像姐姐一样,在无尽的寂寞,无尽的回忆中度过余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古红颜多薄命”,死于非命的人数不止万;相对来说,二乔并不太不幸,但他们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江东二乔作为艳名一时的美女,自然成为文艺创作的素材。现存最早、最著名的作品是唐代诗人杜牧流行的《赤壁》诗:
折戟沉沙铁没有消失,
自将磨洗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严格来说,杜牧的诗不是咏二乔。诗人只是现场抒情。因为赤壁,他想到了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然后产生了联想:如果周瑜没有借助东风发动火攻击打败曹操,东吴很可能会被打败。在这种情况下,江东的二乔也将被绑架到铜雀台作为曹操的娃娃。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胜利者掠夺被征服者的妻子、姐妹和女儿似乎是很自然的。曹操灭袁绍后,就毫不客气地把袁绍的媳妇甄氏当成了自己的媳妇;孙权也把袁术的女儿当成了自己的。所以曹操如果真的灭东吴,绑架二乔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如果说曹操南征的目的是夺取二乔,那就歪曲了赤壁之战的意义,也太贬低了曹孟德。其实写《赤壁》诗的杜牧也不这么看。
然而,多情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理解杜牧的诗歌,并大大延伸,创作了各种关于二乔的绘画、诗歌、歌剧和小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虚构自然影响最大。罗贯中并没有模糊赤壁之战的重要政治意义,但出于“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他故意突出曹操“好色之徒”的形象,渲染了曹操觊觎二乔美的主观意图。在第44节《周瑜的智慧》中,他借诸葛亮的口说曹操“曾经发誓:‘我愿意扫清四海,成为皇帝的事业;愿江东二乔,放铜雀台,享受晚年,虽然死无恨。"""并采用移花接木、颠倒时序、虚实混杂等艺术手法,在曹植的《铜雀台赋》中加入了“东南西二乔,乐朝夕”等句子,证明曹操确实有这个意思,使诸葛亮的激将法天衣无缝,立即奏效,使周瑜表达了坚决抗曹的初衷。在第48届《横写诗》一节中,罗贯中照顾上面的文章,让骄傲的曹操直接站出来对所有官员说:“起义兵以来,我一直和国家一起杀人,发誓要扫清世界,平天下;江南也是未来的。今吾有百万雄师,更靠公用命,何患不成功!收服江南后,世界无事可做,与众公共享财富,以乐太平。“我今天在漳水上新建铜雀台,如得江南,娶二乔,放在舞台上,娱暮年,我愿意就够了!这样,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不仅体现出来,也揭示了他对二乔芳华垂涎三尺的欲望。罗贯中写这两章都不是为了写二乔,而是无意中从不同的侧面映衬出二乔惊人的美。
二乔有多漂亮?《三国志》没有写,杜牧没有写,罗贯中没有写。这种美太模糊了。然而,几千年来,这种“模糊的美”一直令人兴奋,并不断被人们的想象所丰富和补充。文艺的奥秘真的很难描述!
解密:让曹操垂涎三尺的江东二乔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