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世界军事史上,傅坚的命运与拿破仑相当。拿破仑击败滑铁卢,退位流放,100天王朝彻底崩溃;傅坚击败了飞水,最终死亡,统一的国家变成了泡沫。
五大帝王之一
大概是历史教材的影响造成的。傅坚在大众心目中并不出名,但作家柏杨认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只有五个人有资格称得上大帝。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傅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历史学家范文兰也说:“傅坚是皇帝中的优秀皇帝。他最亲信的辅助王猛也是将军中的一流将军。”
遗恨千古
学者们普遍对傅坚的历史评价较高,也都对他最终未能统一全国而感到遗憾,并对他的用人多有指责和批评。评价集中的一点是,傅坚组建、领导和管理的团队存在问题。换句话说,大本营太松散,根据地不牢固。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树木就会倒下,甚至相互对抗,被击倒的河流和山脉也很容易崩溃。归根结底,团队问题仍然是人才问题。在飞水之战之前,傅坚屡战屡胜,大业有成,用对了人;在飞水之战之后,傅坚一败再败,遗恨千古,是看错了人。
[img]119121[/img]
任人不避汉
傅坚年轻时致力于研究经典,素怀经济民之志。除暴安良继大统之后,深知人是兴国之本,曾让各地官员保举孝道、廉洁、文学、政治方面的人才。真正的奖励,虚假的降罪。只要是人才,就不问来路。如果没有天赋,即使是宗室里的人也会被抛弃。在此基础上,选拔重用了一批包括汉族贤能在内的真才实学官员。在傅坚的启发下,山东寒士王猛加入前秦朝,协助傅坚平四夷修内政。然而,十多年来,他成功地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从历史记载和评价来看,傅坚早期事业顺利,与王猛掌舵有很大关系。虽然王猛的加盟受到了民族人民的抵制和中伤,但傅坚知道王猛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贤臣。他将他与伊尹和子产进行了比较,引起了公众的讨论和信任,并全心全意地维护了王猛的权威。
王猛病危
此外,傅坚接管的前秦是一个四分五裂的烂摊子。早些时候,关中多民族杂居是独立或半独立的部落王国。虽然前秦军队赢得了半壁江山后,但成分相对复杂,特别是民族团结的局面尚未形成,政权仍然非常不稳定。然而,东晋鱼米丰富,上下和谐。根据长江自然屏障的风险,吞并东晋和统一全国的时机还不成熟。当王猛病危时,他曾就天下大势和前秦政局建议沈坚,建议他与东晋和睦相处,逐步消除内部隐患,休养生息,为国家服务,千万不要轻率砍晋。
[img]119122[/img]
有功不赏,有罪不惩
当时,后世的历史官员和君臣在肯定傅坚德化为先、怀柔至上的理念的同时,也批评了他的内政策略,如恩威失度、赏罚失衡、就业失调等。鲜卑慕容、羌族姚昌等数十人,原本都是敌国政要,投奔前秦只是权力和寄身,心中窥探时机,以图东山再起。傅坚不听王猛的劝告,不问、不察、不防,都拜为将军。让臣子们习惯叛逆,冒险作恶。即使他们被抓住,他们也不担心犯罪和死亡。这样的混乱怎么能停止呢!司马光说,有功不赏,有罪不惩,就是尧舜也治不好国家,更别说别人了!
渴望成功,错过机会
在南征东晋前举行的御前会议上,关心国家的朝臣和族人劝阻傅坚出兵,慕容垂、姚昌等人却极力鼓励。不幸的是,傅坚不记得王猛的遗教,傲慢自大,急于求成,反复劝阻所有大臣。他在公元383年发动了一场旨在摧毁晋朝的飞水之战,但失败了。飞水战败,慕容垂率先发难,其族人都拥兵呼应,一时乱如潮涌。此前,部族酋豪、亲信老臣纷纷反叛自力更生,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傅坚最终死于他信任的姚昌之手。
中国五大帝王之一:为什么傅坚战败了飞水? 身死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