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侃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元朝名将郭侃?
郭侃(???~1277年公元)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年轻时就是以武将的身份活跃起来,书中记载他“所向无敌”,现代也是用来表现这种情况的。1252年,西元跟随夫拉可汗远征西方,征服了许多国家。它的足迹越过喀什米尔,甚至与阿拉伯、法兰克等作战,被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被称为神人。听了宪宗的讣告后,他带兵回国。除了向即位的祖先提出建国号和置国都的建议外,他还进言压制南宋。在职一年多后,海宁知州被任命为海宁知州,积累战功,达到万户之位。
——《元史》卷149《郭侃传》、《新元史》卷146《郭侃传》
这个人在时代比宋灭亡时早一点。他是一个参加远征波斯的人,作为忽必烈的弟弟,也就是夫拉可汗。@ 他和夫拉可汗一起远征波斯,攻占了巴格达,一直前往地中海岸。他的事迹相当惊人。他是中国武将中西行最远的人。此外,他的兵力非常强大,因此被称为“极西之神”。在与波斯和阿拉伯作战后,他还与十字军骑士作战,因为当时地中海沿岸正值十字军进出之际。这一点在史书中确实被记载,不是幻想神话,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img]119055[/img]
公元1252年,大蒙古帝国的弟夫拉可汗率领军队开始远征西方。其中,郭侃,一位年轻的汉族将军,是第60位郭子怡的后代,自从祖父那一代以来一直在蒙古帝国出仕。
西征军沿着丝路进军,1256年渡过阿姆阿。入侵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是鹰城阿拉莫德,这是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在160年间席卷全西亚。当时,5万兵力死守绝壁上的关键,死斗结束时,郭侃陷入了鹫城阿拉莫德,歼灭了暗杀教团。而且以此事为起点,当他转到东南征服喀什米尔时,竟然不战而胜,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陷城的常胜将军。根据《元史》的记载,他是一个有时利用骑兵的机动力进行奇袭的人,有时是一个伏击者。除了是一个无尽的战略家,他在攻城战中也很擅长。直到巴格达的攻防战,他才陷入128座城市。
1258年2月,1001夜故事中的首都巴格达在死亡防御战中坠落,结束了近5世纪的回归教育主权。在激烈的攻防战中,郭侃勇敢地用浮桥在底格里斯河上渡河,当教主试图乘船逃离巴格达时,郭侃抓住了他。
夫拉可汗在攻占巴格达后并没有停止西进。郭侃率领军队进入叙利亚,准备攻击富浪。所谓富浪,是指当时占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欧洲基督徒骑士团或小国。此时,西方世界正处于十字军东征的时代。
中国武将与十字军骑士作战,这不是幻想情节,而是实际存在于史实中。郭侃占领了大约120座富浪城,在地中海岸骑马,然后北上入侵小亚细亚半岛。当时,富浪的首长唐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算滩等人纷纷降伏。我们不知道他们名字的原始发音。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他们都称郭侃为敌人的“神人”。
随着小亚细亚的平静,西征结束了,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此时,虽然侵略埃及的蒙古军队被单眼将军拜巴尔斯打败,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也从东方传来。郭侃告别夫拉可汗后东归。回到蒙古参观忽必烈汗发生在126○年的事。
蒙古的远征不需要过度美化。然而,中国将军可以看到地中海的日落,战马战略十字军骑士作为基地的城市拥堵确实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然而,虽然这是《元史》上的一个描述,但也有人怀疑《元史》本身是否值得信赖。
例如,蒙古军是否会让汉族武将领导军队是一个问题。然而,仅仅从张洪凡的角度来看,汉族领导的军队应该能够充分回答那些没有在悬崖山战役中灭亡的军队。
说到郭侃,虽然他一直远征地中海,然后回到中国,但他回来后就没那么活跃了,大概是在攻占杭州临安府的时候就去世了。据说他回到中国后也打过仗。他的军律严明,在不伤害人民的情况下受到了相当大的赞扬。
郭侃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元朝名将郭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