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前秦名臣王猛提倡乱世用重典一年升级五级

“关中良相比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在这两句话中,王猛和谢安提到了两个并世而立的人物。把两个人放在一起,也表达了一段戏剧性的汗青遗憾。在飞水之战中,谢安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神话,成就了济世苍生的美誉,换来了东晋几十年的政权延续。然而,它也成为安葬前秦帝国的坟墓,成为王猛生九泉下的遗憾。前秦扫六和定华夏,为彝族写下了历史上最美的一页。可以说,前秦积累的帝国基础,凝聚了王猛一生的智慧和心血。

然而,就在王猛死后的八年里,他和傅坚辛勤建造的帝国大厦崩塌,破败至失控。也许,早在傅坚把王猛的政治遗言“不以晋为图”(通鉴)抛在脑后之日,前秦就种下了亡国的祸胎。

王猛(325~375),字景略,堪称乱世中的英雄。他有卓尔不群的个性,运筹帷幄的策略,不同于普通人的勇气。他一年内创造的五级政治历史遗迹给他的传奇生活增添了一些神秘。王猛性格很强,在《晋书》中说他“壮姿俊伟”、“气度雄远”,天生就有一股豪气,一股锐气。而“细事无忧”则是王猛性格中最突出的浮现,不在乎琐事,不温不火,独来独往。即使对别人的议论也不在乎,表示“悠然自得,不以屑怀”(《晋书》)。事实上,王猛从不掩饰自己张扬的个性。王猛参见东晋大将桓温时,“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晋书》),边措辞边捉虱子,够强吧!

[img]118709[/img]

但是,性格极强的人,一定有其怪异之处。王猛的怪异,便表此刻他的才调和睿智。王猛从小家境贫寒,“以簸箕为业”(《晋书》),靠卖簸箕谋生,却能“博学兵书”(《晋书》),说明他是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王猛两次拒绝当官,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王猛雄心勃勃:一是被赵后司隶校尉徐彤看中,想招他为功曹(相当于此刻的秘书)。王猛“躲而不应”(《晋书》),躲了起来。估计他太小,看不起他;另一次,桓温邀请王猛南下,王猛反复衡量,最后婉言拒绝。

做人有原则,干事速定夺,是王猛的睿智地址。王猛是个天才,但也需要有才华的伯乐赏识。事实上,王猛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他坚辞徐统,婉拒桓温,无非是“等待翅膀,等待风云后动”(《晋书》),是一种隐藏的内敛,一种准备出发的淡定,一种“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晋书》)的大气魄。总之,他在等待真正适合自己的明主。傅坚的呈现,让王猛终于找到了一个展才调的舞台。两人一见“便若平生”(《晋书》),谈政局形势,也是心有灵犀。傅坚把他们的相遇比作“玄德之遇孔明”(《晋书》),绝不是一句客气的话,而是英雄珍惜英雄的内心感受。正是傅坚的赏识,才让王猛有了用武之地,才有了后来的传奇故事。


前秦名臣王猛提倡乱世用重典一年升级五级前秦名臣王猛提倡乱世用重典一年升级五级

,,,

  • 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王如何通过三次投降实现霸权?
  • 在词典中,依靠三次投降来实现帝国霸权的牛人投降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它表示软弱和失败。人们总是谈论那些宁死不屈、忠于报...

  • 依靠投降实现帝国霸权的牛人傅洪:前秦的另类崛起
  • 投降在词典中不是一个可爱的词,它表示软弱和失败。人们总是谈论那些宁死不屈、忠于国家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

  • 苻坚为何被评为历史上最有资格称为大帝的人?
  • 魏晋南北朝时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西晋灭亡之后,士族南迁,外围胡族进入中华腹地一度称王称帝,中国北方这段历史...

  • 奇葩皇帝的奇葩理想:决心做全国最好的庸士手
  • 皇帝也是一个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尤其是皇帝越愚蠢,他们的爱好就越独特。汉灵皇帝刘红喜欢做生意;宋徽宗赵吉喜欢蹴鞠...

  • 前秦传奇宰相王猛提倡乱世重典 连续五年升级
  • 前秦传奇宰相王猛:“关中良相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在这两句话中,王猛和谢安提到了两个并世而立的人物。把两个人放在一起,...

  • 为什么一代枭雄桓温会被两个千古名相抛弃?
  • 桓温是东晋的权臣。全盛时期,他掌握了数十万英雄,控制了一半以上的土地。桓温一生的成就始于平定成汉,将蜀国重新纳入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