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良相比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在这两句话中,王猛和谢安提到了两个并世而立的人物。把两个人放在一起,也表达了一段戏剧性的汗青遗憾。在飞水之战中,谢安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神话,成就了济世苍生的美誉,换来了东晋几十年的政权延续。然而,它也成为安葬前秦帝国的坟墓,成为王猛生九泉下的遗憾。前秦扫六和定华夏,为彝族写下了历史上最美的一页。可以说,前秦积累的帝国基础,凝聚了王猛一生的智慧和心血。
然而,就在王猛死后的八年里,他和傅坚辛勤建造的帝国大厦崩塌,破败至失控。也许,早在傅坚把王猛的政治遗言“不以晋为图”(通鉴)抛在脑后之日,前秦就种下了亡国的祸胎。
王猛(325~375),字景略,堪称乱世中的英雄。他有卓尔不群的个性,运筹帷幄的策略,不同于普通人的勇气。他一年内创造的五级政治历史遗迹给他的传奇生活增添了一些神秘。王猛性格很强,在《晋书》中说他“壮姿俊伟”、“气度雄远”,天生就有一股豪气,一股锐气。而“细事无忧”则是王猛性格中最突出的浮现,不在乎琐事,不温不火,独来独往。即使对别人的议论也不在乎,表示“悠然自得,不以屑怀”(《晋书》)。事实上,王猛从不掩饰自己张扬的个性。王猛参见东晋大将桓温时,“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晋书》),边措辞边捉虱子,够强吧!
[img]118709[/img]
但是,性格极强的人,一定有其怪异之处。王猛的怪异,便表此刻他的才调和睿智。王猛从小家境贫寒,“以簸箕为业”(《晋书》),靠卖簸箕谋生,却能“博学兵书”(《晋书》),说明他是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王猛两次拒绝当官,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王猛雄心勃勃:一是被赵后司隶校尉徐彤看中,想招他为功曹(相当于此刻的秘书)。王猛“躲而不应”(《晋书》),躲了起来。估计他太小,看不起他;另一次,桓温邀请王猛南下,王猛反复衡量,最后婉言拒绝。
做人有原则,干事速定夺,是王猛的睿智地址。王猛是个天才,但也需要有才华的伯乐赏识。事实上,王猛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他坚辞徐统,婉拒桓温,无非是“等待翅膀,等待风云后动”(《晋书》),是一种隐藏的内敛,一种准备出发的淡定,一种“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晋书》)的大气魄。总之,他在等待真正适合自己的明主。傅坚的呈现,让王猛终于找到了一个展才调的舞台。两人一见“便若平生”(《晋书》),谈政局形势,也是心有灵犀。傅坚把他们的相遇比作“玄德之遇孔明”(《晋书》),绝不是一句客气的话,而是英雄珍惜英雄的内心感受。正是傅坚的赏识,才让王猛有了用武之地,才有了后来的传奇故事。
前秦名臣王猛提倡乱世用重典一年升级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