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追庄襄王为太上皇”,《史记·高祖本纪》中有“所以高祖为太上皇”的文字。太上皇是皇帝父亲的尊号,后来特别指把皇位给王子,自己退位的皇帝。后来,唐高祖、唐瑞宗、唐玄宗、宋高宗和清高宗都被称为太上皇帝;明英宗被俘后,他的弟弟明景帝即位,明年英宗被释放,也被称为太上皇帝,这是一个特例。
无论如何,从来没有长辈,更不用说叔叔称侄孙为太上皇了,大概是历史上唯一的西晋惠帝了。这只能说明司马伦为了当皇帝,甚至忽略了最基本的人伦常识。史书被评为“庸愚”、“顽庸无知”,即平庸、愚蠢、知识浅薄,这也包括他的儿子。当然,西晋53年,皇帝和皇室很少有俊彦。他们唯一的才华就是如何争权夺利,兄弟相残。八王之乱发生在晋惠帝时期,持续了16年,晋惠帝在位16年。
西晋四帝,依次是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忠、晋怀帝司马炽、晋民帝司马叶。司马炎在位26年,试图治愈,但未能像其他开国之君一样制定长期的国策,或者不能坚持,尤其是分封制的危害,这使得晋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衰落。
到了晋惠帝,矛盾激烈,灾难频繁。
[img]117362[/img]
首先,杨骏(杨后的父亲)掌权,许多爵士来“向公众求爱”。他甚至取代了皇帝的诏书,“中外官员都增加了一等职位”。所有参加武帝葬礼的“增加二等职位”都被封为关中侯。因为他胆小果断,他最终被杀在马厩里。司马亮上台后,为了取悦所有人,他还奖励了1081人。然后贾后杀死了司马亮,废废并派人用药杵杀死了王子司马。
然后在孙秀的策划下,司马伦杀死了贾静、贾后等人,“文武官封侯者数千人”。301年正月,司马伦让晋惠帝禅在自己身上,赦免世界,改元建始,尊重晋惠帝的侄孙为太上帝(司马伦是晋武帝的叔叔,晋武帝是晋惠帝的父亲;晋惠帝是司马伦的侄孙。),然后大封天下,“超级,不可胜纪;从奴隶到奴隶,再加上头衔。
[img]117363[/img]
每一次会议,貂蝉都会坐着,时人为之称之为“貂不足,狗尾续”。然而,三王起兵后不久,司马伦“害怕”了。当士兵们面临压力时,司马伦和孙秀只是日夜祈祷,让巫师选择战斗的好日子。他们甚至派人去嵩山穿羽毛衣,假称仙人王乔。“作书述(司马)伦佐很久,想迷惑人。”。结果,皇帝在大约100天后被杀。而这场内讧60多天,“战斗死者近10万人”。
齐王司马懿掌权,“豪华善权,大起府第,坏公私宅舍百数,与西宫同制”,因此“中外失望”。长沙王司马懿与司马懿战争三天后,大臣们的死者“枕在一起”,司马懿最终被杀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乱世模式开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从未离开。(来自婉如清扬的头条号)
司马伦是皇帝 为什么要尊侄孙司马忠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