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办案特别重视“口供”,因此“刑讯逼供”成为办案特别是打击政敌的唯一法宝。
此外,为了供词,还发明了一些“合法”强迫刑具。唐朝使用“囚杖”,宋朝使用“荆子”,清朝使用“竹板”或“夹子”。在审讯嫌疑人时使用这些刑具是合法的。
每个朝代都有一些被重用的“刑讯逼供师”。汉代有张唐、王吉,唐代有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武则天重用的酷官。明朝有朱元璋、朱迪创立的锦衣卫、东西工厂,没有一个臭名昭著,不是靠“刑讯逼供”。
尽管刑讯逼供是合法的,但仍有一些勇敢的人站出来反驳这种做法。
一开始,一些明君通过法律抑制刑讯逼供。《秦律》规定:“能根据供词提问,不抄袭明案的是上策;用考掠而不是案件的是下策。”张帝刘坦曾在诏书中引用《法律》说:“掠夺者只能鞭打榜单。”意思是只能在审讯涉嫌抢劫的犯人时动刑,其他类型的犯罪不得从事刑讯逼供。
[img]117300[/img]
毕竟,法律是法律,总有一些地方是无法控制的。为了提高供词的真实性,许多官员会利用法律漏洞,造成许多人类悲剧。
因此,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向刑讯逼供宣战的人——东汉和皇后邓绥。作为皇后,她执政了近16年。临朝期间,她赦免了世界六次。她还亲自审问了囚犯,平反了强迫供词造成的不公正、虚假和错误案件,其中36人免除了死刑,16名从事刑讯逼供的官员受到了严厉惩罚,以发泄私人愤怒。
邓太后与古代反刑讯逼供作斗争。隋文帝的第一次全面审讯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反对“刑讯逼供”的皇帝。
[img]117301[/img]
隋文帝: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刑讯逼供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