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去世,其十四弟瑞亲王多尔根和皇长子肃亲王豪势均力敌,“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
32岁的小庄与皇太极孝端皇后进行了多次调解,使多尔根获得政王称号和实权后,改为支持子福继位,改年称为“顺治”,与姑姑、孝端文皇后并尊,称圣母太后。
多尔琏的地位很高,他仍然觊觎王位。他不断强迫年轻的主人为他的叔叔、他的叔叔和他的父亲,甚至他的父亲为他的生母担任皇后。这是皇帝的天赋。孝庄全力协助顺治,对多尔琏实施战略、软硬兼施,缓解了他的野心和欲望,巩固了顺治的地位。
[img]116998[/img]
30多岁的寡妇和10多岁的儿子面对许多贪图王位的血腥男人并不容易。她不仅要妥协多尔根,还要继续寻求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家的支持。然而,她羞辱和支持的小皇帝顺治并不感激。
顺治不喜欢两个来自母亲家的女王,只宠自己喜欢的东鄂妃。顺治13年(1656年)8月,董鄂妃被列为贤妃,仅3月多,顺治以“敏慧端良,无董鄂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妃,还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册妃仪式。第二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颁诏天下“这是我的第一个儿子”,大有册封王子之意。但这孩子“百日而战”,顺治追封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的园宿。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病逝,顺治“辍朝五日”,追求孝献皇后。历史学家萧一山称他为“爱妃之死,想逃禅”。
[img]116999[/img]
顺治对母亲选择的女王漠不关心。第一个是孝庄的侄女,多尔根嫁给了他,但他喜欢奢侈,被宠坏,反对顺治,自然不喜欢他,两年后就被废除了。第二个是孝庄从他母亲家里找到的孙女作为儿媳,但他的儿子喜欢董鄂妃,总是责骂母亲指定的女王。幸运的是,女王可以冤枉圆通,有女王的照顾,所以她没有被废除。
母子矛盾重重,势同水火。18年来,顺治的祖先去世了。8岁的皇帝三子玄烨是康熙皇帝,孝庄是太后,昭圣太后。孝庄再次协助,授予治国安邦战略,支持康熙平定“三藩”,同时与索尼、鳌拜四大顾命大臣斗智斗法。、收复台湾省,驱逐沙俄,亲征准噶尔。康熙前期的许多重大决策和事件与同孝庄的规划密不可分。
无论后人如何把所谓的委身洪承类、嫁给多尔根的东西泼到孝庄,她都为清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过着节俭而奢华的生活。当她打乱“三藩”时,她捐赠了宫廷节省的两银奖励士兵。每逢荒年道歉,她总是拿出宫中的积蓄来救济,全力配合和支持孙子的事业。
[img]117000[/img]
她的榜样行为使皇帝更加尊重。康熙21年(1682年)春天,皇帝前往盛京。沿途,他几乎每天都派人去读书问候他的日常生活,报告他的下落,密封他在河里捕获的鲢鱼和鲫鱼,并派人去北京为他的祖母品尝新鲜食物;22年(1683年)秋天,康熙陪祖母参观了五台山。当他到达上坡地点时,皇帝经常下车亲自帮助和保护他的祖母。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病危,康熙昼夜不离,亲奉汤药,亲带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请灭以益太后”:“如果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后几年的寿命。”
虽然孝庄没有慈禧那样听政,但她是顺治一朝和康熙初期两位皇帝最好的政治导师。
清朝历史专家杨珍说:“孝庄被公认为明清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护清朝皇室的团结,保护和培养顺治、康熙历史君主,扭转中国的分裂,使中国统一,更重要的是,她不像慈禧,总是在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康熙作为当事人之一,对祖母的评价更有说服力:“回忆弱龄,早失父母,继承祖母膝下30多年,鞠躬养育教诲,取得成功。没有祖母太后,今天就不能成立了。”这句话深情,见《清圣祖圣训》卷《圣孝》。
[img]117001[/img]
赵尔浔修的《清史稿》评价孝庄:“世祖圣祖都以冲龄练佐,孝庄皇后,当时没有建立垂幕的议论者。殷忧启圣,然后定中原,克底于升平。”
孝庄临死前,告诉康熙:“太宗奉安久,不能为我轻动,况我心爱你父子,当孝陵靠近安厝时。“孝庄的遗愿,灵枢不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安置在清孝陵附近,那里有23岁儿子因痤疮早逝的陵墓。那是她心中的痛。她将葬在北京,继续守护孙子的江山。同时,小庄也知道皇太极最喜欢的是姐姐海兰珠,尊重阿姨哲哲。就连林丹汗的两个寡妇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也比自己高。他们可能不会感到悲伤。
这句话讲的是真情实感,但南明抗清将领张黄燕却大惊小怪,说小庄作为寡嫂嫁给了姐夫,却无耻地看着丈夫皇太极。(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孝庄太后致力于大清江山 康熙求天缩,命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