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轩辕氏被后人的中国后代尊为“人文初祖”,也就是说,他是中国各种文化的始祖。他不仅擅长“长生久视”的方式,而且在老人的影响下,他的后代也享受着百岁。黄帝之子少昊活了100多岁,少昊之子少昊活了106岁,皇帝之子尧活到116岁。据研究,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农民、猎户、渔民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而黄帝及其子孙都活到了116岁~120岁,简直是不可理解的奇事。说奇也不奇怪,黄帝有奇遇。
黄帝率领北方各民族的联合大军,在河北涿鹿与蚩尤展开了一场大战。杀了蚩尤后,他觉得治下的人既没有文化(当时没有文字),也不懂农耕生产技能,经常生病。困难,很难治理好国家,所以他去咨询西王母。西王母对他说:“如果你想治理好国家和人民,几年内就无法实现。你快50岁了。为了实现你的宏伟计划,你必须再活50年。黄帝听后忙着问西王母:“我怎样才能再活五十多年?西王母对他说:“你去孔洞山恳求广成子传递你‘长生久视’的方式。”黄帝又问:“广成子是谁?西王母回答说:“他是元始天尊的第三个弟子,现年1400岁,你要真诚地恳求他,感动他,也许他能传给你!“黄帝听从了西王母的指示,回到了车站,安排了妻子(螺祖)和大臣们的工作,去了千里之外的孔洞山。当他到达洞口外时,守洞的男孩问:“你是黄帝吗?爷爷说,你的治国大事很多,很重要,你还是先把国家治理好,再想修炼吧!"根本不允许他进洞见祖师爷。黄帝不能,所以他不得不回到驻地(陕西咸阳可能)检查工作,重新安排妻子和大臣的任务。忙了将近一个月后,他又去了孔洞山。广成子仍然拒绝见他。就这样,我去了五次,最后感动了广成子。我命令他进洞,对他说:“你只能在我的洞里学习半年。在你基本掌握了道教的初级阶段之后,你必须回去。广成子对他说:“长生之道,首先是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不劳汝形,不摇汝精,才能长生不老。“此外,他还实际指导他培养入门功夫。经过半年的培养,他打通了任督的第二脉,实现了“气通小周日”,并要求他迅速回去治理国家,为人民谋福利。
[img]116753[/img]
回到车站后,他命令螺祖管理桑蚕业,领导妇女种植桑蚕,然后用蚕编织成绵,给大臣们穿;他命令雷公和歧伯等大臣去寻找神农,学习识别草药,用草药治疗人民,命令苍颉等人创造文字,安排一切,他命令床和行李进入洞,命令洞外守卫,不允许闲人进入,他在洞里练习。起初,他每三天出洞一次,吃点饮食,然后进洞。他逐渐发展到每七天出洞一次,吃饭洗澡,然后进洞练习。经过九年的练习,他以普通人难以做到的决心和毅力,终于练成了“长久玄功”,打开了十二条严肃的神经和八条脉络,打开了“天门”,实现了人与天地之间的沟通,可以直接收到宇宙的信息和能量。然后他回到中央政府所在地,简单地告诉一些可靠勤奋的大臣情况,并向雷公、歧伯、苍颉、螺祖等人传授“小周天功”的修炼方法。
歧伯和雷公等人学习后,把这些“天机”写进了《黄帝内经·灵枢》和《黄帝内经·素问》。子啊,《素问·古天真论》明确写下了他对臣下的教导:“古代的真人,(即知道者),和道术,法于阴阳,饮食有节,日常生活有规律,不作劳,所以他们可以形而上帝。”
也就是说,养生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顺应自然变化,根据四季寒暑变化换衣服,安排作息时间,对自然气候变化敏感,春夏多保养阳气,秋冬多培养阴精;@ 要把调理精神、情感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平静虚无,“精神内守,邪不能干”。从根本上说,营养食品只是各种锻炼方法和养生的辅助手段。最根本的是人体本身的抵抗力应该特别强。
[img]116754[/img]
除了这些内容,黄帝还命令他的大臣歧伯和雷公将人体十二经络、任督二脉和奇经八脉以及人体365个穴位的秘密写入两部《黄帝内经》。“秘密”这个词是这些奇妙的发现。虽然书中的许多章节都写得很详细,但后人中只有少数人能理解。西周时期的周文王知道,他在写《周易》时对他帮助很大;老子知道,他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了《道德经》。唐代的“八仙”和药王孙思邈都知道,他们都达到了仙人的境界;陈转知道;金元时期的张三丰也知道。。但明朝的大医生李时珍并不明白。在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他反复阅读《灵枢》和《素问》,他无法理解的是:4000年前的黄帝怎么知道人体有12条正经和八条奇经脉?你怎么知道人体有365个穴位?他说:“黄帝怎么知道经络看不见摸不着?他说:“黄帝怎么知道经络看不见摸不着?”明朝的许多医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后来,李时珍遇到了一些道教专家。有人把“小周天功”的修炼传给了他。经过半年多的修炼,有一天他突然大喊:“我的任督两脉通!惊喜之余,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了《本草纲目》,并说:“对于经络核穴位,只有内照者才能查出来!据说,除了李少影响了国内医学界的少数弟子外,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很少,也没有亲自修炼过。
作者带了一点;罗嗦这几句话,希望医学界、道教界的人,都能奋起直追,继承祖先的宝贵遗产,使之发扬光大!
为什么黄帝轩辕氏能活到120岁?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