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勇,中国南北朝北周的皇帝,武川人,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明帝宇文玉的弟弟。560年来,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在明帝临终遗照下即位为皇帝。
1、巩固皇权,杀害暴臣
自560年宇文勇即位以来,他就知道宇文为人。宇文护内心的想法,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魏时期,宇文护担任将军、司马。他可以说是开国元勋。在宇文护的支持和帮助下,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成为了皇帝。后来宇文护又架空了宇文觉,另立了明帝宇文玉,大权其实已经落在了宇文护手中。由于六大柱国的监视和百官的批评,他也一直想当皇帝。
宇文勇登基后,他知道宇文勇的力量已经形成,他哥哥明帝的教训也在那里。他表示,他尊重宇文勇,没有任何不满。他也尊重宇文勇。从表面上看,宇文伟也尊重武帝宇文勇,但他经常暗中威胁和威胁,有“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姿态。这使得宇文勇下定决心要杀了他。
572年,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后,宇文勇和他一起来见太后。武帝一边走一边说:“太后春秋高,嗜酒。虽然她多次劝说她,但她不应该。她哥哥今天要去朝廷,愿意请她。”。说着说着,有人从怀里掏出一篇《酒高》交给宇文护,请在这里遇见太后,进行劝说。宇文护听后,听了宇文勇的安排,向太后读了《酒高》。武帝正读时,突然举起玉珏向其砸去。宇文护顿时摔倒在地,旁边的宦官见此,赶紧抽刀动手,但由于心生胆怯,连砍几刀都没有切中要害。太后的弟弟卫公也见此动手,才联手杀了宇文护。
[img]116183[/img]
在宇文护死后,周武帝逐渐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希望能使北周繁荣昌盛。
2、启动灭佛运动
南北朝时期,佛教蓬勃发展。北周作为北方大国,靠近西域,自然是佛教的繁荣之地。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和宇文玉都信仰佛教。武帝宇文勇一开始也信仰佛教,但后来认为佛教太繁荣,极大地制约了国力的增长。此外,武帝发誓要消灭北齐。为了迅速增强国力,武帝决定“在僧侣之间求兵,在塔庙下取地”。
574年,他下令禁止佛教和道教。他没收了僧侣地主的所有寺庙、土地、铜像和资产,以充电军国。近百万僧侣和寺庙所属的僧侣和佛教家庭被纳入户籍。年轻人和中年人收入政府士兵。在北周,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和金钱,大大丰富了军事物资,为消灭北齐提供了物质条件。
3、统一北方
宇文勇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575年和576年,他在北周两次出兵。武帝第一次突然生病,北齐援兵赶到,没有达到作战目的。周武帝第二次出兵,集中了14.5万人,亲自率领进攻晋州,迅速破城,使北齐感到恐慌。同年,双方在平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周军再次破城。这时,正赶上北齐后,主高纬率领大军在附近狩猎,立即率军赶到,武帝也在一个月后率领周军主力赶到。本来一场小规模的战斗突然变成了周齐的主力对决。
此时,周军内部有战争的声音,但北齐内部有战争和不确定性。齐后主高伟询问了大臣们的意见,但有人问:“你们都是天子。他们从远处来。我们怎么能守护障碍,示弱呢?”这是一个荒谬的观点,但高伟“欣然接受”。
武帝本来想进攻,但是苦于齐军设置了一个广阔的障碍。现在齐军自己填补了障碍,忍不住高兴起来,立即挥军进攻。高纬看到后,他逃跑了。结果齐军阵脚大乱,连战都崩溃了,伤亡惨重。“军资甲战,几百里之间,被遗弃山积”。在平阳之战中,齐军的主力被击败,齐国通过经济走向崩溃。第二年,周军俘获高纬度,北齐灭亡。
北齐灭亡后,武帝积极吞并和消化北齐领土,维护统治秩序,并在原北齐实施灭佛政策。武帝雄心勃勃,准备在北方稳定后南下灭陈,但他在578年病得很重,最终死于35岁。他的死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遗憾,似乎注定了北周无法统一全国。
解密:为什么北周武帝宇文勇注定不能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