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不同。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有赞扬者,骂人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就有人责怪他杀人太多,给他起了个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的“天津教案”,很多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至于曾国藩也觉得“外羞清议,内咎神明”,甚至有四面楚歌之忧。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是当地正法的先驱”,是一个臭了几千年的叛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学界责骂他到底,并责骂封建地主阶级的卫士和地主购买阶级的精偶。
当代学术界对曾国藩的评价越来越活跃,赞不绝口。梁启超对曾氏的敬佩:“不仅仅是现代,还有历史上从未见过的成年人;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全世界不见的成年人。然而,文正固并不是一个杰出的天才,他说他是最笨拙的人;他的值班会议也一生都在逆境中;然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的成就震撼了古今。”
“叛徒”和“刽子手”是范文兰对曾国藩的基本评价。范老在《叛徒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中写道:“曾国藩是清廷支付权力的第一人。他用血腥的手腕暂时扑灭了汉族人民的巨大抵抗,暂时挽救了清朝的巨大危机。”
张太炎还驳斥了曾:“曾国藩的人,名誉是圣贤,名誉是罪魁祸首。想要他的才华,信功名,善变人(虚伪)。...金陵的举动(屠杀城市,杀死忠诚的国王)..他的野心只是封御侯,图光紫..死了30年,他的家人还是说‘我的祖先和小偷’。悲夫:孝子贤孙,百世不能改。”
[img]116050[/img]
坛主李波也对曾国藩进行了评价:“有人说曾国藩攻下天津后反了满清,他是功臣。但他愿意做满清奴才、鹰犬,他是罪魁祸首、刽子手。张太炎说他是罪魁祸首。说到这段历史,我最大的遗憾也是孙中山和张太炎最大的遗憾,也就是曾国藩打下天津后不反。在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中,命运总是让人感到极度遗憾。当时湘军世界上没有对手,而东南富饶之地的财富都掌握在他们手中。然而,曾国藩在官场和满清肮脏的官场混得太久太顺利。他前半生搬了十年七次,一直是五个侍郎。当时是大部委,国家只有六个大部委。他是五个侍郎的副部长,然后带兵出去打仗。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位极人臣,对官场上的东西太熟悉了,反而是一种束缚。熟悉官场,透了就游刃有余,游刃有余,就没有棱角,没有勇气。”
为什么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