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朝代灭亡后,留下了很多问题,当然也给后来的皇帝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南朝陈后主的灭亡给隋文帝留下了这样一个道理:我听说天道无亲,唯德是和,历观前代帝王,没有奢华而长久。当他把这句话告诉杨勇时,杨勇穿着崭新的“文饰蜀铠”站在他面前。看见穿着华丽的王子,他又补了一句:今以刀赐汝,宜知我心。这句话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我给你一把刀,给我剪衣服。但是杨勇并不理解老父亲的苦心,继续奢侈。他又是广交大臣,稍微聊一聊就叫进东宫,酒言欢。其实这不算什么,大隋朝的王子偶尔奢侈一点,只是道德上的一些差距。对皇室成员来说,奢侈是合理的,过于节俭似乎是个问题。人们经常称赞节俭。事实上,大多数称赞节俭的人都很穷。他们没有奢侈的资本。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所以,“穷,才提倡节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杨勇面对的是隋文帝,这位皇帝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很有名。但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节俭治家还可以,治国就有些“杀牛用割鸡刀”。至于杨勇的广交大臣,日夜笙歌,与他率直任情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隋文帝也知道这一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尽管他多次训斥杨勇,但他并没有放弃把王位传给儿子的决心。虽然隋文帝是一个明君,但他绝不是一个道德圣人。杨勇没有做儒家对君子的规范,他自己也没有做。他的地位来得不是很光明正大。“他的身体不正确,虽然令不从”,这也许也是杨勇屡教不改的原因。他只能恨杨勇的烂木不能雕刻,永远不会烧毁这块烂木。
但杨勇最大的悲哀是,他让父亲摇头叹息,但也让母亲叹息摇头。杨勇的母亲独孤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王。除了她的建议,她的嫉妒经常对隋文帝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宫殿里被称为第二个圣人。她不仅干涉了她的丈夫隋文帝,而且还嘲笑了朝鲜妾的大臣,并在隋文帝面前进行了恶毒的攻击。
[img]115322[/img]
有这样一件事曾经被传诵过,大臣尉迟的孙女很漂亮。隋文帝曾在仁寿宫看到,非常喜欢,便常常临幸之。独孤皇后知道后,在隋文帝上朝时杀死了这个女人。隋文帝很生气,但多年的“恐惧”习惯让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泄愤怒:他骑马跑出宫殿,一路奔跑,进入山谷20多里。大臣高炯、杨素等追上他,劝他回去。隋文帝叹了口气:“我是世界之主,竟然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这个皇帝做什么用?!"高炯道:“皇帝要一个女人抛弃世界吗?隋文帝当然不会,骑马回来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独孤女王的嫉妒几乎是不正常的,事实上,她出生在一个新鲜和卑微的贵族家庭,自然有良好的文化成就,道德衡量必须不同于其他人,这可能是她嫉妒的来源。
在这位母亲看来,杨勇对女性的贪婪确实达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自发的杨勇曾指着母亲的侍女说,这些都是我的。独孤皇后知道后怒不可遏,当时杨勇正妃元氏暴死,独孤皇后借此机会说,这一定是杨勇杀死的。事实上,杨勇的所作所为已经偏离了母亲心中的封建伦理,这也违背了母亲所倡导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在独孤氏看来,王子的性格和品德已经不堪继任大统。此时的杨勇在宫中二圣眼中已成为一块真正的烂木,无法雕刻。隋文帝虽然没有废墟王子的意图,但他受不了枕头风,总是吹。况且独孤皇后没有品德上的劣行,说话自然义正辞严,有理有据。这让隋文帝偶尔不得不考虑杨勇的未来!
事实上,在君权社会,平民是三妻四妾。王子周围有多少女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遇到了像独孤氏这样的母亲。而这位母亲为了把儿子赶下台,竟然使用了不足以为外人称赞的卑鄙手段。隋文帝有一天问重臣高炯:“据说广儿的妃子有神告:‘广必有天下’,你怎么看?“这显然是在征求高炯对自己废杨勇的意见。高炯立刻跪下说:“长幼有序,怎么能说废就废?隋文帝听了这话就同意了,但高炯的话传到独孤家后,皇后是另一个计划:如果你想废除杨勇,你必须让高炯离开隋文帝的信任。碰巧,不久之后,高炯的妻子去世了。独孤后,她对隋文帝说:“高仆射老年丧妻真是不幸。陛下应该再娶一个!”
隋文帝告诉高炯独孤后的意思,高炯感激得一塌糊涂,流着泪说:“臣已老,退朝后,只斋居读佛经。陛下的好意我心领了,至于再婚,我觉得就算了。隋文帝明白强扭的瓜不甜,就不提了。不久之后,高炯的妾生下了一个男孩,隋文帝很高兴,独孤后找到了机会,她对隋文帝说:“陛下还相信高炯吗?一开始,你想娶他,但高炯说他老了,再也不会结婚了。事实上,他心存爱妾,欺负陛下。隋文帝想了想,觉得这也有道理,开始疏远高炯。
当杨勇王子的位置陷入危机时,高炯苦苦劝诫,但隋文帝只认为老人在唠叨。最后,他认为老人有一定的目的。起初,隋文帝采纳了朝廷重要大臣高炯的话,但高炯的妾生下孩子后,高炯的话没有采纳。
悲伤的太子杨勇:被自己的亲生母亲用卑鄙的手段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