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公孙衍史书上为啥称犀首 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公孙衍早年的时候在秦国为官,曾经身居高位,后来离开秦国之后,一直专心于合纵大业,被人称为犀首,那么为什么要叫公孙衍犀首呢?好好的又为什么要离开秦国呢?

公孙衍是当有有名的大人物,史书上说像他这样的大丈夫人们都盼望着他安居一处,他们到处走动,就会使得当时的天下陷入到动乱之中,后来人称他为“犀首”,表达自己的尊敬。而公孙衍早年的时候在秦国为官,后来更是被张仪排挤,不得不出走,之后就致力于合纵抗秦的事业之中。

公孙衍史书上为啥称为犀首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他才华横溢,有着长远的目光,在史书上被称为犀首,为什么会这么称呼呢,“犀首”又是什么意思呢?

公孙衍史书上为啥称犀首 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公孙衍征战沙场

“犀首”,就是指犀牛的角,而在那个时代犀牛的角是很珍贵的事物,被用来指代那些珍贵的东西。而且在当时的魏国有着一个官职就叫做“犀首”,说“犀首”本来并不是一种特指,但是公孙衍在当时实在是太有名了当时和后来的人就把这个称号作为他的专属称呼。

还有一个原因是公孙衍在那个时代的功绩实在太大了,公孙衍运用自己优秀的口才和出众的谋略眼光,多次建立合纵联盟,要不是他也不会有后世那种诸国联军一起进攻秦国的事情发生,秦国一统天下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波折。后人感念他的功业以犀首尊称他。

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公孙衍曾经在秦国为官,而且一度位高权重,做到了大良造的地步,是秦国的最高的官职,放到后来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这种总览军政大权的位置,那么既然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公孙衍为什么会离开秦国呢?

公孙衍史书上为啥称犀首 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战国当时形势图

话说公孙衍本来是魏国人,但是那时的谋士是出了名的国家观念淡薄,很多人都是在其他国家当官,而公孙衍也是如此,早年的时候他去了秦国,帮助过秦国入侵魏国。当时正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强盛,而魏国庞涓先死,又遭受了好多次的大败,可以说正处于疲弱期,公孙衍上位之后很快就抓住了机会,领兵向魏国进攻,魏国抵挡不住,不得已之下只好投降,后来更是连番大战,让秦国占据了对于河西之地,为后来的秦国入主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魏国贿赂了公孙衍,公孙衍提议先暂缓进攻魏国的脚步,先去攻打别的国家,这种做法明显是不符合秦国利益的,但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公孙衍还是决然的这么做了。恰在这个时候,张仪来了,向秦王陈述了利害,认为这个时候正是进攻魏国的大好时机,秦王一听幡然醒悟,因此重用张仪,而公孙衍受到了排挤,不得已跑到魏国去当官,之后公孙衍似乎是和张仪杠上了专门和他作对给秦国制造麻烦。

公孙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靠着一片三寸不烂之舌横行天下,让天下人深感惊慌。他的才能了得,成就很高,受到了后世人的尊重被尊称为“犀首”。公孙衍早年的时候在秦国为官,但是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忽视了秦国的利益,被秦国高层慢慢疏离,最后不得不离开秦国。


公孙衍史书上为啥称犀首 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公孙衍史书上为啥称犀首 公孙衍为何离开秦国


  • 公孙衍最后为何离开秦国?公孙衍又是怎么死的
  • 公孙衍出身的日期不详,魏国阴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张仪是对手。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

  • 公孙衍 合纵战略的倡导者
  •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楚使者陈琏,也是一位纵横家,他经过魏时,献计于公孙衍。他说:...

  • 秦国期间公孙衍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公孙衍后来一直在与秦抗争?
  • 公孙衍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的主张主要是联合其他国家对抗秦。然而,在公孙衍的...

  • 公孙衍收复河西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 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408年,魏攻秦河西,是魏攻秦河西地区的大规模作战。 [img]799819[/img] 魏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西南部、...

  •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他和秦朝有什么关系?
  • 公孙衍,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原秦国宰相,深受秦惠王的信任和重视,不知道没关系,告诉你。 在人们的印象中,苏秦是与张毅作...

  • 公孙衍是商鞅的接班人。他为什么一辈子反秦?
  • 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他们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然而,根据1973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