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汉末最有治民之才的名臣——刘虞

汉末天下大乱,现实宦官当道,黄巾四起,之后各路诸侯带着各自的目的,参与到平定天下的征途中。有的人等不及的想要篡夺皇权,比如奸贼董卓、袁术之流,有人挟天子令诸侯,比如曹操之流,有人打着另立朝廷,拥立新帝,以抬高身价,比如袁绍、韩馥之流,也有人割据一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比如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交州的士变之流。但是,也有人一腔忠义,心怀天下,顾念百姓,比如幽州牧刘虞。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虞是一个英雄吗?是,也不是。

刘虞(?-193年10月),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

汉末最有治民之才的名臣——刘虞

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等职,在地方政绩卓著,颇有名望。中平五年(188年),刘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马,封襄贲侯。

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

刘虞治理地方,很有一番手段。幽州地处边关,和鲜卑、乌桓接壤。这两大少数民族,常年骚扰汉朝边境,劫掠百姓牲口。一旦汉朝出击,则远走大漠躲避锋芒。等到汉朝疲惫,又再次回军。牛皮糖一样,让人不舒服,又没办法。可是,刘虞却化钢为柔,摒弃之前官员的剿灭政策,改为安抚。刘虞以德行信义善待幽州百姓,善待周边的少数民族,让鲜卑、乌桓等部落酋长们意识到,一旦和汉朝交好,保持幽州界内的安定,双方公平交易,其实,将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确实,鲜卑和乌桓虽然强大,但是对于汉朝,却一直都是弱者,年深日久,靠着劫掠得到的物品也越来越少,如果能够开启互市,实在是件双赢的事情。于是,鲜卑、乌桓等部落渐渐归附,向刘虞献上财物,表态会尊崇相关的规定,再不骚扰边境。

刘虞打理经济也是一把好手。中国的大多数官员,都庸碌无为,即便是史书记载的一些好官,也是德行出众的多,有真才实干的少,能够带领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的,那少之又少。可是,刘虞就是这类杰出人物中的一个。

汉末最有治民之才的名臣——刘虞

本来,幽州是四战之地,单靠幽州的赋税根本不够支出,常年要从走遍的并州和青州调发两亿多钱粮支援幽州。可是,汉灵帝时期,黄巾军作乱,交通阻断,一些官员也借机不发出粮饷。可是,刘虞在幽州境内大力发展农业和种植业,提高本土的粮食和纺织产量。同时,增加和鲜卑、乌桓等少数民族的互市点,并且,在渔阳地区大力开展煮盐和铁矿业。于是,就算是没有周边省份的支援,幽州也安然无恙,越来越富裕。

本来,像青州、并州,都是很少战争的繁华身份,可是刺史、太守之流贪婪残暴,导致黄巾作乱,许多官员被杀害,老百姓流离失所。一百多万户人口来到幽州。刘虞给这些人安排工作,分给田地,这些人很快就适应了新地方,融入了新生活。

可以说,刘虞是一位治理地方,安邦富民的能手,如果刘虞能够生活在太平盛世,一定可以成为一国宰辅,使得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可是,历史没有假如。生活在乱世的百姓,比不上太平时期的一条狗,而生活在乱世的诸侯刘虞,也注定了没有什么远大的前途。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汉末最有治民之才的名臣——刘虞汉末最有治民之才的名臣——刘虞


  • 为什么刘虞在汉末拒绝称帝?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 纵观历史,为了皇位,兄弟们反目成仇,互相谋杀,上演了各种夺位篡位的历史剧。给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关...

  • 盘点东汉末年三大诸侯,有实力为何不称霸?
  • 你真的了解东汉吗?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真是英雄奸雄辈出的时代。有多少武装力量,有多少仁义英雄,...

  • 揭秘:袁绍为什么选择以刘虞为皇帝?
  • 公元190年,关东各路诸侯起兵攻打董卓。他们推荐袁绍为盟友,而袁绍则声称自己是骑马将军。他和河内的太守王匡一起在河内驻扎...

  • 为什么刘虞在三国乱世中不能称帝?人生有什么作为?
  • 说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我们首先想到的无非是曹操、刘备和孙坚。更多的想法无非是袁绍、袁术兄弟,甚至是吕布。...

  •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刘虞的祖先是谁?
  • 顾名思义,汉朝宗族是指汉朝皇帝的旁支亲属。汉末三国时期,许多分裂军阀声称是汉族宗族,最著名的是刘备。当刘备在外面创业...

  • 为什么东汉末年与刘氏皇族有近亲血缘关系的四大宗室什么都没做?
  • 说到刘虞、刘表、刘章、刘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东汉末年,刘禹、刘彪、刘章、刘友是四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