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登基后,他立即摘下“面具”。他装得太久了,装得太辛苦了。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不顾人民的生死,他总是驱赶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服兵役,这使得隋朝上下抱怨,人们不谈论生活。
大业第一年(605年),杨光命令杨素、杨达、宇文凯修建东都洛阳,仅每月就有200万人逮捕洛阳服兵役;宇文凯和封德彝还命令修建显仁宫,将全国奇石异草运至显仁宫,方便自己欣赏。
[img]98235[/img]
同年,命尚书右城皇甫议征集河南、淮北100多万人开通济渠,从洛阳到淮水。此外,淮南还有10多万人开汉沟,从山阳(淮安)到扬子(扬州南),也被称为“山阳渎”,全长4000多英里。此外,河两岸必须种植柳树进行绿化和道路。从长安到扬州,至少要建造40多座宫殿,以方便杨光在旅游时居住。
@ 还命令王宏在江南建造龙舟和数万艘运输船。龙舟有四层,高达四五十英尺,长200英尺。上层要有皇帝办公休息的正殿内殿,中间两层要有一百多间房间,房间装修豪华,用金玉装饰,下层要有仆人和侍女待的地方。当然,还有九艘浮景船随龙舟出行,上千艘船乘坐王公大臣三教九流,装载武器弹药给卫兵。河两岸拉船的纤夫多达8万人,河两岸是大隋骑兵,旗帜挡野。这样一支浩荡荡的队伍,每到一个州县,一定又是一番折腾。
大业四年(608年),又征集河北100多万人开永济渠,引进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610年)开挖了从京口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长达2400公里。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解决了南北交通问题,直到20世纪初。
[img]98236[/img]
大业八年(612年),动员华北113万余人,远征高句丽(朝鲜半岛), 辽东城大败。
大业九年(613年),派兵150万征战辽东城,想一举夺得辽东,高句丽也动摇了全国。这时,杨素的儿子杨玄在中国感到叛乱,不得不返回朝鲜。
十年大业(614年), 第三次发兵100万进攻高句丽,其间广征兵粮,高句丽坚决抵抗,隋军在卑沙城大败高丽军,
高句丽向杨广称臣请和,并将逃到高丽的隋叛将斛斯政送回。
三征高丽动员了数百万军队,但实际生存的人不到3000人。在辽东的路上,到处都是隋朝士兵的尸骨。直到唐太宗李世民前往辽东,他才一个接一个地清理和埋葬这些尸骨。
[img]98237[/img]
只要完成上述任何事情,它就可以永远出名,但杨光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它们。经过几次辗转反侧,杨健辛勤工作创造的基础损失已经耗尽,世界一片混乱。当时,这名男子要么被抓去服兵役,要么被征去打仗。许多州、县、镇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是老、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
也许他真的想成为一个好皇帝,有所作为。只是不善待人民,导致四面楚歌,起义的旗帜到处飘扬。
杨光想成为一个好皇帝 但是,操之过急,把家人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