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季辅的简介,高季辅是唐代的宰相,出生于公共99年,字季辅,祖籍于德州5年,今天是河北景县。公元654年,高季辅病逝。他被追到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并被授予宪名。
[img]96329[/img]
高季辅剧照
高季辅年轻时非常勤奋好学,孝顺母亲,精通各种武艺。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吸县人民发生叛乱。高季辅的哥哥当时是吸县的县长,在这场叛乱中死亡。于是高季带领士兵出城迎战,手刃敌人,为哥哥报仇,最后在哥哥的坟墓前牺牲了叛军首领的首级祭祀。后来,高季辅参加了起义军,并聚集了1000多人和李厚德一起投降唐朝。朝廷封高季辅为指州总管府曹参军。
唐太宗即位后,高季辅被视为监察御史,在朝中,高季辅大力弹劾大臣积极提出建议,不久就被封为中书舍人。公元634年,贞观八年,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高季辅被拜为天子的右庶。公元644年,高季辅被封为银青的光禄大夫,还兼任吏部侍郎。当时,高季辅主要负责主持全叙,并以允当面表示,唐太宗非常欣赏高季辅,特别奖励高季辅一面金镜来表彰他的清鉴。
公元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唐太宗命令高季辅等人负责军队和药物,共同协助王子。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后,高季辅和张行成成立了李治登基,高季辅被李治任命为中书令。651年,高季辅担任光禄医生和侍中,652年,他成为李忠王子的少保。
高季辅评价
高季辅(596-654年),名冯,字季辅,字行,德州县人,唐代宰相。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官员,他的职位是协助唐高宗提出建议,帮助唐高宗治理国家。
[img]96330[/img]
高季辅剧照
唐高宗继位后,高季辅被提拔为宰相,成为中书,兼执掌吏尚书,并授予号令部,后来又担任侍中,加王子少保。四年十二月,高季辅不幸生病去世,死后被追封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授予头衔为宪。
唐太宗继位后,被命令监督皇史。他上任后,弹劾大臣,不畏豪官贵臣,赢得了唐太宗的器重。后来被提升为中书舍人。贞观八年,唐太宗召集众臣为当时的时政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看法。高季辅当时为朝廷提出了五条建议:一是提拔、重用正直廉洁的官员。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的税收。三、压制皇亲国戚奢靡不良之风。四、提高地方官员的工资待遇。五、提高皇弟在王子面前的威严。看完奏疏后,唐太宗深深地觉得高季辅的话很有用。
贞观年间,高季辅多次上演疏启唐太宗,分析唐太宗当时的政治得失。因此,唐太宗特意给了他一块钟乳石,说:“你大胆的建议就像水火之间的药石,可以治国。给你一块药石作为回报。”后人用“药石之言”来比喻真诚劝人改变的好话。药石之言也是后人评价高季辅最常用的词。
为什么唐太宗奖励宰相高季辅相一面金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