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仁寿四年(604) 今年7月,再造统一的杨坚死于陕西省林游县仁寿宫,次子杨光即位,是著名的杨迪皇帝。
假如我们问:“谁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暴君?“恐怕大多数普通中国人都会回答秦始皇和杨迪皇帝。相比之下,杨迪皇帝似乎更加不幸。毕竟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帝国的先驱,是“千古一帝”,而杨迪皇帝只是亡国之君,是后世皇帝的反面教材。“南山之竹数不胜数,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瓦岗军领袖李密讨伐杨迪皇帝的号召,早已在中国人心目中牢牢树立了杨光的残忍和淫秽形象。
[img]92609[/img]
几千年来,杨迪皇帝作为“暴君”和“昏君”的典型代表受到了人们的批评。这样的判断对他公平吗?真正的杨迪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形象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后人的建构?他真的犯了这么多暴行,还是只是后人“邪恶归来”的结果?接下来,让我们走近杨迪皇帝和他的时代,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尚秦汉之规抄”——志向远大的隋阳帝。杨坚给太子杨光留下了丰厚的家业。
在隋文帝统治的23年里,社会相当稳定,除了平陈之战和开皇末年对高丽和突厥的两场小规模战争。杨坚一直在实施说服农业桑树和轻松劳动的政策。除了支付租金和服兵役,农民基本上没有其他负担。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口迅速增加。
第二年,杨光改元大业。他能像父亲杨坚一样取得巨大成就吗?面对这个古老的中华帝国,杨光开始了他壮丽而不同的皇帝生涯。
成千上万的美女划着龙舟,慢慢地向前走。他们手里拿着雕刻板上的金桨。这是唐代颜师古写的《大业拾遗记》中杨迪皇帝的江南之旅。明代小说《杨迪皇帝艳史》中的描述更为详细。除了1000名美女,还增加了1000只羊。在芬芳的过程中,杨迪皇帝下江南的故事也被妖魔化了。
事实上,杨光是一位雄心勃勃的皇帝,他以“大业”二字为自己的年号,就能窥见他的雄心壮志。隋书•
据说他“模仿秦汉”,处处以秦皇和汉武的功绩为人生目标。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成为历史上又一位永恒的皇帝,他必须有所作为。
杨光还是晋王的时候,身边聚集了很多年轻人才。杨光首先继承和完善了父亲杨健创立的人才选拔制度。早在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就下令每州贡三人。当时主要是明经和学者,被称为“贡献”,后人所谓的科举制度正式建立。大业之初,
杨光又创立了进士科,这实际上是一门文学学科。此后,常贡形成了学者、明经和进士并列。进士科有很多人。隋朝的进士房玄龄、侯君集和孙伏伽后来甚至成为唐初的著名大臣。
杨光曾在南方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他深刻认识到,江南陈朝的故乡和北方在文化上并没有真正融合,山东也不稳定,国家的统一也没有得到巩固。@ 长安作为都城,人口众多,关中物资供应不足。他决心改变这种情况。杨光需要重新选择一个交通经济贸易条件良好的城市作为首都,以加强东方和江南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隋朝统一后,东部河北和山东的地方势力反弹强劲。南方也是如此,开皇九年(589
年)杨光平陈后,第二年,陈朝旧境全叛。巩固统一是杨光面临的一项非常现实和严峻的任务。如果国家的核心建在关中和长安,指挥起来就不太方便了,洛阳就是世界。
对河北、山东、江南的控制相对有利。
[img]92610[/img]
最后,杨光和他的大臣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洛阳。洛阳东部三面环山,地形危险,饮用水源丰富,毗邻山东、河北、江南等粮食生产区。最重要的是,洛阳位于隋朝的交通经济贸易中心。
王朝的首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气质。谁能承担设计和建设洛阳城的重要任务?这项重要任务最终落在了总理杨素、杨达和将军玉文凯的肩上。几位大臣接到皇帝建立东都的命令后,立即采取了行动。
杨素等人并没有让杨光失望。仅仅14个月后,一座高耸的首都拔地而起。东都洛阳周长约27公里。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如此短的工期内建设这样一个规模的城市也很难实现。人们不禁好奇:在当时的建设条件下,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实现的?
东都洛阳刚建成时,河北3000多名工匠被政府迁往洛阳定居。与此同时,杨光将成千上万的富商迁入洛阳,为洛阳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后,洛阳再次成为中国古代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南北材料交流的枢纽。东都洛阳城在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他国家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img]92611[/img]
东都建设项目开工后不久,杨光就做出了新的决定——开挖大运河。杨光的目的是用数百万人建造东都,用大量人力开挖大运河。
江南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北方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生财富,但不足以支持巨大的人口和朝廷,这使得加强南北水路运输成为紧迫的事情,水路运输方便,低成本使大运河开挖成为最佳选择。
[尚秦汉之规抄] 隋杨帝志向远大,志向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