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康熙皇帝称赞哪位清朝官员[世界清官第一]?

清康熙时期,有这样一个“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政,不仅受到人们的赞扬,也被皇帝称为“世界清官第一”。他是清朝著名大臣张伯星(1651-1725)。

唐太宗曾指出,政治的要求只在于得到人。人才难得,廉洁、勤政、爱民的官员更难得!清朝康熙年间,有这样一位“不从人民那里拿钱”的廉洁官员。他不仅受到人民的赞扬,而且被皇帝称为“世界上第一位清官”。他是清朝著名官员张伯行(1651-1725)。

诚实自律:不取属地人一钱一物

清官的难点在于正确。俗话说“打铁需要自己硬”。如果你只是张嘴喊清廉,但你和你的家人不能约束下属,遏制腐败。张伯行一生都在担任主管的重要职务,他的任何事情都在富裕繁荣的地方。然而,他的生活很简单,他的衣服和饮食总是保持着寒冷和儒家的本色,他不会从当地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有些做法甚至到了不人道的地步。

[img]90618[/img]

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第一任福建巡抚。当地官员按照旧规定为他的官邸布置了一个新的、美丽的帷幕、金银器皿和奢侈品。他不仅没有得到赞扬,而且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张伯行认为,如此奢侈的陈设“我一生都没有尝过”。特别是当他得知这些华丽的物品是由人们分担和承担的时候,他立即拒绝,下令归还人民,只使用前官员的旧物品。

大家都喜欢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从偏远的地方来到繁华的大都会。然而,张伯行却深感恐惧,如履薄冰。有了福建的教训,这次他入境前,先下令,禁止铺设官署。当他来到官邸时,四壁徒然,只有一张小桌子和一张床。虽然陈设简陋,但他很自在。一位官写诗赞叹道:“一架绳床供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他个人在江苏官署的日常费用,大部分都是从河南老家带来的,尽量不用公款。无锡县长每天送来的惠山泉水,是他最享受的礼物。但当他得知这些泉水都是科派人民运送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守正不阿:不逢迎媚,不滥权欺下

清代官场,上下级之间的馈送成风,行贿受贿、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张伯行深恶痛绝这种“潜规则”。当他第一任江苏按察使时,他按照不良规定向总督、巡抚等老板送去了“见面礼”,大约需要4000两白银。这几乎是他二十年的工资。不贪污从何而来?张伯行说,我当官不取民一钱,怎么能买到这个坏规则呢!他给老板和同事送去见面礼,只是家乡的土特产,不值几块钱。督抚大员心怀怨恨,都谢绝不受,张伯行却走自己的路,心怀坦荡。

张伯行曾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尤其是封疆大官时,位高权重,其僚属门生等携礼拜拜,他都谢绝了。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写了一篇题为《禁止馈送》的文章,张榜在官署、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的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赐不止一分;拿一篇文章,我不值一篇文章。谁云交际之常,诚耻实伤;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件事从何而来?本都院既有冰疽盟心,各司道也激励同志。事期苞朱永杜,几风化日隆。“这篇包含六个“一”拒礼的文章,广受赞誉,被清代许多文集和笔记收入,被誉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关心民间:“居官若父母,训士如良师”

张伯的官员充满了微风和诚实。但除了诚实之外,他还为官员尽职尽责,能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德才兼备,政绩突出,使他真正成为一代名臣。

[img]90619[/img]

治理黄河水患是张伯行仕途的起点。张伯行的家乡河南仪封县(今河南兰考)距黄河故道不到三里,常受洪水威胁。康熙三十八年夏,黄河泛滥,洪水涌入城市,形势十分紧急。当时在家读书的张伯行立即决定,招募农民工,筑堤截水,救仪封城危难。在检查了他修建的河堤后,河道总督张鹏河大为惊讶,向朝廷奏请张伯行参与治河。张伯行参与了当地的治河工程,先后对黄河南岸河堤进行了200多里的监管,规划了水道,使储泄得当,水运畅通。因为他敬业、勤奋、诚实、优秀,被推荐到山东济宁道治理水患。到任后,他清理了财库的弊政,消除了陈规的坏习惯,每年为河库节省数万金不当开支,确保了治河工程的财政支持。他总是出现在治河的一线工地,亲自监督工程,最终消除水患,重现肥沃的土壤和肥田。

人以食为天,官以民为本。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原则。张伯行为官总是把人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当他到济宁上任时,当地发生了大饥荒。面对严重的灾难,他首先从河南家中运来粮食、大米和赶制衣服,免费分发,以解决灾民的迫切需要;然后,在申报朝廷的同时,他分发了2万多块仓库和谷物来帮助灾民。当地巡抚指责他擅动仓谷,张伯行争辩说:灾情重大,灾民生命不急救,谁来承担这个责任?若因擅动粮而问罪官员,恐怕以后官员们都以此为戒,只求自保,不顾百姓生命,流弊更大。

张伯行这种为人民造福的实干精神,在福建巡抚任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救济灾荒,平息米价,设立社仓,储备荒年;广设学校,修建义塾,培养人才,出版书籍。同时,他整顿属吏,奖廉惩贪,镇压豪强,打击恶吏。一时间,官员和士民竞相奉法,社会秩序井然。毁淫祠数百所,裁减僧尼,不到三年,福建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这些成就充分体现了张伯行的行政能力,受到了士民的好评,称他“居官若父母,训士如良师”。

磨砺道德:“居官极其廉洁,最难得”

张伯行从小就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教育,家学家教深厚。他熟悉读经史,深知“官无大小,赢得人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作为一名士人,他在野时与民胞物和,心怀天下,磨砺道德,培养能力,出仕后廉洁奉公,实政为民。儒家自律、诚敬之道,对张伯行为人、居官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他回答康熙皇帝的赞扬时,他说:我父亲经常告诫我要诚实地为朝廷服务。若受人一钱,不仅不忠,而且不孝。这种廉洁耿介得罪了很多老板,但康熙皇帝非常赞赏他“居官极其廉洁,最难得”。

[img]90620[/img]

康熙第二次南巡经过江苏时,曾召集训诫地方官员,不仅亲自保荐张伯行,还当场提拔他为福建巡抚,并鼓励他说:“以后居官好,世界以我为明君。若贪赃坏法,天下笑我不认识人。“当张伯行被陷害并将被革职时,康熙皇帝仍然信任他的性格和特殊保全:“这样的清官不是为了保全。清官为什么要自安?而且常以张伯的行为为榜样,号召大臣们向他学习,“当惠爱百姓,比如张伯的行为巡抚,是真正能以百姓为心的人。”


康熙皇帝称赞哪位清朝官员[世界清官第一]?康熙皇帝称赞哪位清朝官员[世界清官第一]?

,,,,,,,,,

  • 清朝道光皇帝执政期间都发生发生了哪些大事?
  • 道光年间指的是清朝后期道光皇帝在位的时期,长达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在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当时...

  • 清慈禧太后守寡数十年 为什么会有无数的绯闻?
  •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学术界,大多数人都同情慈禧太后;在互联网上,大多数人都批评慈禧...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慈安和慈禧一起听政治 她若不死 慈禧哪容放肆?
  • 至于慈禧,恐怕大家都知道,但在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直被忽视,她就是东太后慈安。 慈安16岁入宫,刚开始只是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