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开国功臣一起受苦却不能一起享受幸福最终被杀?

许多英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这些英雄被人们铭记,除了杰出的成就,还有那些令人遗憾的经历。中国历史上似乎有这样一个诅咒。皇帝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开国英雄。为什么?

[img]90382[/img]

图片来自网络

这场闹剧在中华帝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上演。整个历史都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无论你如何挣扎,你都无法走出循环,就像齐天大圣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一样。因为这种事情发生在每一代人身上,这不应该是皇帝的个人素质,而应该是一个逻辑和直觉上的结构性问题。

我们可以把皇帝和英雄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帝国的所有者,皇帝控制着帝国的产权,但他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他必须委托一个或几个代理人来帮助他管理国家。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下,皇帝给英雄高官厚禄,要求他们努力工作,为皇帝服务。然而,皇帝最重要、最关心的是要求英雄不要叛逆。

对于任何皇帝来说,确保国家几代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英雄们是否造反,自然成为皇帝们绞尽脑汁解决的问题。解决英雄造反问题的关键是确定谁会造反,但这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模式:大臣们知道他们是否造反,但皇帝不知道谁是奸臣,谁是忠臣。

宋太宗有句名言,大意是国家要么有外患,要么有内忧。外患是有形的,而内忧则无法察觉(原文是奸邪无状)。一个奸邪无状的自白表达了皇帝的无奈:他必须有什么办法来鉴别谁是奸臣,谁是忠臣。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英雄必须发出一个信号,或者皇帝必须用一个信号来确定一个分离条件,这样忠臣和奸臣才能分离而不混淆。

皇帝只能简单地根据某个信号直接判断。皇帝能认出奸臣的信号是什么?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加强惩罚威胁,比如灭九族、凌迟等处罚手段,这样有风险规避行为的人就会选择不造反。然而,当皇帝的收入如此之高时,风险爱好者总是在有机会的时候尝试。英雄,尤其是开国英雄,本身就意味着他们是风险爱好者。如果不是,谁会“带着头干革命”?@ 事后惩罚的威胁对冒险的英雄没有太大的威慑意义。

[img]90383[/img]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亲戚关系怎么识别呢?从吕后到李世民,从多尔根到雍正,亲戚的血缘和家庭约束只是争夺王位的一小部分成本。成功的人永远不会把它放在心上。分享我的份额是一句古老的名言。能否根据是否恭顺皇帝的信号来识别奸臣?毫无疑问,真正想造反的人仍然会尊重皇帝。安禄山对唐明皇的肚子只有一颗赤诚的绝对服从,令人难忘。这个信号毫无意义。

能否逆向思考,认为敢于与皇帝争论的是忠臣,不敢争论的是奸臣?不幸的是,历史上的权臣敢于与皇帝争论,他们不敢争论的仍然是忠奸难以区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信号,即皇帝可以从英雄中实施忠奸分离,当然,更不可能找到分离条件。

每个开国皇帝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他不能从英雄集团中分离出忠臣和奸臣,但他必须尽最大努力确保他的儿孙能够顺利继承王位。为此,皇帝自然有自己的分离信号进行分离,清除可能造反的人,确保江山永固。“我宁愿错杀3000人,也不愿放过一个。”当我们无法区分忠奸时,皇帝们实际上只能选择这样一个分离信号:那些有能力造反的人和那些没有能力造反的人。对皇帝来说,只要杀死有造反能力的人,剩下的人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没有造反之力。

每一代皇帝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和唯一的选择。最后,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了闹剧。不要问你想做什么,而是问你能做什么。英雄们自然有罪。谁让他们有能力叛逆?学者们说,中国是外儒内法。至少这是对英雄的正确对待。所有皇帝都追求人性邪恶的哲学思想,如英雄和小偷。

如果英雄们交出兵权,英雄们就会失去发动政变的能力,这样皇帝们就可以安心了,每个人都会安心了。历史上,“杯酒释兵权”就是这个计划的经典案例。应该承认,这个计划是优秀的,使很大一部分英雄失去了发动政变的能力。但对于一个掌握了权力的人来说,这种政治生活的自杀并不容易。而且,对于那些威望很高的开国功臣来说,仅仅交出兵权还是不可能让上头放心的。

比如汉代建国之初,韩信就被废为淮阴侯,兵权尽无,待在长安无所事事。即便如此,韩信最终也被摧毁了三族。另一个例子是李世民。由于唐朝实行政府兵制,李世民平定世界后回到长安没有兵权。他在长安的实力不如李建成。李建成被杀后,李建成的人马几乎打破了秦王府,后来通过扔出李建成的人头来打破对方的军心。然而,李建成并没有如此放松对李世民的警惕。为什么英雄交出兵权要被清理?

[img]90384[/img]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官位、兵权等有形资产外,英雄的资产还包括威望、才能、人际关系、势力集团等不能与其身体分离的无形资产。英雄们交出了兵权,但这些无形资产却不能一起上交。韩信、李世民等无形资产足以让上头睡不着觉。比如韩信,虽然在家闲着,类似软禁,但当他访问刘邦的另一位伟大英雄樊迅家时,樊迅还是毕恭毕敬地说“大王是肯临臣”。樊迅在刘邦功臣中排名第五,也是吕后的姐夫,刘邦的老相识,对韩信的态度,显示了韩信在刘邦集团中的威望。

历史上,交出兵权应该说提高了叛乱的门槛,使皇帝只能分离一小部分功臣,如韩信和李世民。大多数功臣在没有兵权后真的失去了发动政变的能力,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像刘邦一样,他杀死了韩信、彭越、英布和其他曾经独立的英雄。他还囚禁了独自守卫后方的萧何,周波和其他将军逃脱了清洁。刘邦明白,没有独立的一面,很难形成自己的力量集团。

对于像韩信和李世民这样的开国英雄来说,除非他们交出无形资产,否则没有信号可以放心。当然,这意味着消灭他们的身体。如果韩信自杀了,我相信刘邦不会杀死他的三个家庭。相反,他会在韩信的墓前流几滴眼泪。也许他会封杀韩信的儿子,并招募他的女婿。

李世民非常聪明,没有任何幻想,果断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他的兄弟、兄弟和侄子,囚禁他的父亲,占据他的兄弟姐妹,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例子(严格按照儒家标准,被称为一代李世民绝对是一个不忠、不孝、不公正的人,儒家的双重标准)。然而,恐怕李世民的成功也是由于他是皇室造成的。他遇到的反抗很小。不同姓氏的开国英雄成功的机会要小得多,英布也失败了。

这是英雄的悲哀。他没有力量成为皇帝,不得不冒着被杀的危险为皇帝努力工作。然而,当了皇帝后,为了防止他以前的兄弟篡权,皇帝不得不这样做。结果,它变成了一条不规则的历史规律。


为什么开国功臣一起受苦却不能一起享受幸福最终被杀?为什么开国功臣一起受苦却不能一起享受幸福最终被杀?


  • 揭秘:谁是汉太祖刘邦手下最叛逆的开国功臣?
  • 刘邦手下有许多开国功臣,都是他的老乡。例如,无论与刘邦的关系如何,这些人都可以呼之即来,挥之不去。也就是说,刘邦的流...

  • 揭秘:唐太宗为什么要罢免大唐开国的最大功臣?
  • 李世民、裴寂、刘文静是大唐建立的三大功臣。唐贞观三年(629年)正月,李世民毫无征兆地突然发布诏书,罢免了一位朝廷重臣的官...

  • 谁幸免于朱元璋屠刀下的大明开国功臣?
  • 朱元璋1370年大封功臣34人,其中公6人,侯28人。从那以后,他又分封了一批公侯,都颁发了铁券。自古以来,开国功臣就被统治者...

  • 徐达的功过 揭示大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一生的成就
  • 徐达:徐达是明朝开国的第一英雄。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了政治黑暗,人...

  • 历史上开国功臣被杀的细节:是可怜还是罪有应得?
  • “狡兔死了,走狗煮。鸟尽,良弓藏。其初衷是:狡猾的兔子一死,狗也很快成为人们的食物。鸟儿被打尽时,人们也把良弓束之高阁...

  • 明朝34位开国英雄中,只有4人没有被杀 他们分别是谁
  • 很多人不知道明朝开国功臣被杀的事, 历史上有两位皇帝以杀功臣而闻名,一位是刘邦,另一位是朱元璋。巧合的是,这两个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