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他重演了第二次靖难之战,但结局恰恰相反

为了巩固皇权,消除威胁,朱棣作为燕王,不得不打起“清君侧”的口号,向朱允炆发动进攻。叔侄之争以叔叔朱棣的胜利告终。然而,朱棣死后,他的孙子朱瞻基和儿子朱高旭也发生了叔侄之争。

[img]88431[/img]

图片来自网络

永乐二年(1404),成祖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朱高旭说:“我有什么罪,要被赶到千里之外。不肯去藩国。朱棣怒不可遏,朱高炽求情才平息。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愿前往。成祖这才怀疑他有夺权之意,下诏催他就藩。朱高旭仍然拒绝动身,私自挑选卫士,招募3000名精兵,杀死兵马指挥徐野驴,侵占皇家车马器物。朱迪本来打算治好他的罪,把他当成普通人,王子朱高炽又读到了兄弟情谊,在他面前尽力为朱高旭求情,朱迪不得不砍掉他的护卫。

宣宗继位后,朱高旭被封国前往乐安,但他的谋反之心丝毫没有放弃。宣宗继位后,对汉王和赵王的奖励比其他王丰厚。每次汉王有什么要求,宣宗都尽力满足他,但汉王把这些待遇当成了他放肆的资本。宣德元年,汉王派人献元宵灯。有人说他偷窥朝廷,宣宗说:“我只用最真诚的心对待他(我只是把它推到真诚的耳朵里)。”。他派亲信秘密到京城,请英国公张辅做内应,但张辅不同意举报他。当时汉王已经拉拢了一群人,商量先夺取济南,再进攻北京。一位名叫李军的御史告诉宣宗(赵王本来打算招抚他)。宣宗知道了却不忍心用兵,便派信使劝他,谁料汉王根本不把信使放在眼里,并与宣宗摊牌:

靖难时,我不能死。太宗轻听诽谤,割我护卫,迁徙我乐安。仁宗迁徙用金丝饵我,今天用祖先制绳我。我可以在这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img]88432[/img]

图片来自网络

并向信使展示兵马军器,试图发动第二次靖难之战(称夏原吉为奸臣)。宣宗知道后叹了口气,汉王果然反了。到目前为止,宣宗不得不派兵征讨,在杨士奇等人的建议下,宣宗亲自帅兵。宣宗在行军途中没有放弃说服他投降,并承诺保护他。汉王肯定不会抓住这个机会,后来汉王打败了,他想逃跑,被他的亲信阻止了,说宁愿死也不愿逃跑!但贪生怕死的汉王哄骗他们后,从小道逃走,见宣宗。大臣们要求将汉王绳之以法,宣宗却不同意,朱高旭立即磕头说以后只命是从。

回到北京后,宣宗把朱高旭的父子当成普通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口。后来,宣宗去拜访朱高旭,但朱高旭故意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绊倒了他(普通人出乎意料,伸出脚钩在地上)。宣宗怒不可遏,命人用300斤重的铜缸扣住朱高旭。朱高旭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将朱高旭活活烧死在铜缸内。朱高旭的几个儿子都被杀了。

宣宗本念和叔侄之情不愿深究他,朱高旭这个人不知时事,一根筋,气量狭窄,以至于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img]88433[/img]

图片来自网络

大学士陈山见宣宗,说赵王朱高荀与汉王合谋已久,要求宣宗一起俘虏赵王。杨荣支持陈山的观点,但杨士奇不同意。他认为一切都应该注意证据(事当有实,天地鬼神可以欺骗?)。杨荣反驳杨士奇说,赵王确实参与了谋反,并指责杨士奇阻挠计划。杨士奇说:“太宗文皇帝只有三个儿子,有罪的不能原谅,无罪的要优待。如果他们怀疑,他们会出兵,这会损害皇帝同情儿子的意图。杨士奇得到了杨荣的支持。他们见面向宣宗陈奏此事,但守门员不允许进入。宣宗召见简义和夏元吉向宣宗陈述了两个杨的话。宣宗没有惩罚赵王的意思,说:“皇考和赵王的关系最好。我怎么能对他不友好呢?此外,他是我唯一的叔叔,我怎么能不救他呢。这件事一说就平息了。


他重演了第二次靖难之战,但结局恰恰相反他重演了第二次靖难之战,但结局恰恰相反


  • 揭秘建文帝恩师周斌:为了避免永乐皇帝朱迪的召唤而死亡
  • 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建文皇帝朱允文即位。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建文皇帝开始削藩。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迪...

  • 明朝第一奇人刘伯温准确预言朱棣造反
  • 烧饼歌采取了一问一答的预言形式,其中成功预测了靖难之战,明成祖夺得世界的是以下几句话。面对朱元璋对明朝气运的提问,...

  • 靖难之役是怎么回事?明成祖朱棣又是怎么做的
  • 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 洪武二十...

  • 明朝靖难之战开始: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
  • 明太祖将诸子分封为王,以加强边防和藩屏皇室。在诸王中,北方诸王实力雄厚,秦王朱贤、金王朱贤、燕王朱迪实力最大。让我们...

  • 在靖难之战中,朱允炆占优势 为什么朱允炆最后输了?
  • 对靖难之战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文帝为什么在靖难之战中输给朱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建...

  • 建文帝朱允祎究竟去了哪里?谁是唯一见过他的人?
  •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年号“建文”,后人以其年号称为建文帝。建文帝生性“仁明孝友”,受儒家思想严重影响,与祖父明太祖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