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变法。只有商鞅变法没有“人死政废”。为什么只有商鞅变法,其他变法最终失败了?
一:秦国最弱的旧有勋有势力
在“战国七雄”中,秦建国最晚。秦正式建国前,秦的领土被称为“西荣之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秦立国后,秦始终处于“夷狄杂居”状态。秦是商鞅变法前最贫穷的国家。因此,在秦国,旧的贵族力量最弱,变法的阻力最小。
[img]88136[/img]
二:君王支持力度大
商鞅变法时,得到了国君的全力支持,甚至可以说是“言服从”,连王子的脸都不给。
三、变法实施时间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到公元前338年,商鞅被秦惠王“车裂”于彤,商鞅变法已经实施了18年。
18年来,即使是现在的孩子也是成年人,在古代,他们更有可能成为父亲。这么长时间以来,在新法律中受益的新兴利益阶层已经走上了法庭,站稳了脚跟。至少他们可以获得与旧利益阶层对抗的力量,以确保新法律不会被废除。此外,随着新法律的不断实施,新兴利益阶层将变得越来越强大,旧利益阶层将变得越来越弱,最终被新兴利益阶层所取代。
[img]88137[/img]
四、建立政府公信力
对一个政府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政治危机”,不是“经济危机”,更不用说“军事危机”了。“信任危机”可以从根本上摧毁一个政府。
商鞅的“城门立木”故事基本上大家都很熟悉。正是这样,商鞅确立了自己代表的变法派政府的信誉,使“商君变法,说一句话”的观点深入人心。后来,“王子犯错,王子之师”震慑了所有官员不敢严格执行新法律,使变法顺利实施。
五、旧利益阶层的分化和新兴利益阶层的建立
商鞅变法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奖励耕作战。这一阶段已经实施了十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作用是积累变法经验,培养社会阶层,支持改革力量。这是一个奠定基础的阶段。十年后,在第一次改革的基础上,商鞅推动秦王迁都咸阳,实施第二次改革。
[img]88138[/img]
第二次改革极其深入:破除井田制,实行军功爵。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同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第二次改革基本完成后,商鞅虽然在秦孝公死后被杀,但那些老派人物无法复辟:他们的社会基础基本消失,复辟会得罪强大的社会新兴阶层,最终会付出和商鞅一样沉重的代价。为了国家的稳定,杀害商鞅的秦惠王拒绝了老派疯狂反击的意见,继续执行商鞅法。
为什么商鞅变法是四大变法中唯一的死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