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7年,晋国发生了三次对外战争,首先是夏季的战争,然后是秋季的战争。冬天,晋国再次动刀兵,与陈、郑一起攻打徐国。原因是徐国仍然秘密与楚国勾结,不服从晋国的领导。
楚国的实力虽然在城濮之战中败于晋国,但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img]84934[/img]
图片来自网络
楚成王迅速作出反应,派尹斗勃带兵北上入侵陈国和蔡国。在迫使这两个国家屈服后,斗勃按照原计划向郑国挥手。
郑国,中原的心,天子脚下的国家,是楚成王多年来的主要目标。他曾经把郑文公的墙草牢牢地放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获得了进出中原最有利的地位。然而,随着晋文公的崛起和郑文公的去世,以及城濮之战的失败,郑国显然脱楚进入晋国,成为晋国的附庸。
楚成王向前对手晋文公学了一手。这一次,他不仅在军事上做了准备,而且在政治上也做了准备——他带着一个叫做公子瑕疵的人去战斗。
郑文公有三个妻子为他生了五个儿子,他们都“以罪早死”。郑文公怒不可遏,把所有其他妾生的儿子都赶出国了。其中,公子兰逃到晋国,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回到郑国,继承了郑文公的君位,成为历史上的郑穆公。另一个是我们现在要讲的公子瑕疵,逃到了楚国。
[img]84935[/img]
图片来自网络
楚成王想做的就是重复晋文公当年所做的事情:帮助公子瑕疵登上郑国君位,达到控制郑国的目的。
楚国大军直入,很快打到了新郑远郊(dié)郑国在门口岌岌可危。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公子的马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连人都把车翻到了“周氏之王”,也就是周家的池塘里。公子瑕本人被称为昆(kūn)屯奴擒获,送到郑穆公那里,被斩首。
当晋文公支持公子兰时,在攻打郑国时,他命令公子兰待命于晋国东部的边界,不让他冒险。显然,他比楚成王更体贴。看来,在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楚成王,真的应该好好看看《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
楚成王派斗勃攻打郑国,晋襄公派杨处父入侵蔡国,遏制楚军。果然,斗勃不能坐视不救。此外,公子瑕疵已死,攻击郑国毫无意义。因此,楚军放弃攻击郑国,转而救援蔡国,与晋军在一起(zhì)水隔江相望。
距离城濮之战五年,晋楚两雄再次狭路相逢。
[img]84936[/img]
图片来自网络
斗勃显然吸取了城濮之战的教训,将军们驻扎在水岸上,等待着。双方都建立了坚实的防御阵地,密切关注对方的动作,保持不动,前线处于粘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谁先过河,谁就会遭受损失。双方的将军、斗勃和杨都很清楚这一点,并采取了相同的冥想策略,等待对方犯错误。
成功大臣的前车之鉴,斗勃谨慎,对晋军的挑逗始终漠不关心。久而久之,杨处父有点沉不住气,他派人给斗勃发了一封信,信中说:“听说文不顺,武不避敌。现在我们隔江相望已经有几天了,整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真的很无聊,也有违反武士的方式。如果你想和我打一场仗,我可以把军队撤退几十英里,让你过河列阵。让我们快乐地战斗。假如你不愿意这样做,也没关系,那就请后退,让我军渡江列阵。否则,我们在这里浪费时间和金钱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并摆出一副准备拔营起寨的姿势。
父子相残!为什么楚国王位的继承总是那么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