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兔死狗煮。这句话适合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刻薄的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开始杀死英雄。当初他叫他兄弟,生死相依的兄弟几乎都被他杀死了。
[img]84281[/img]
仅洪武13年(1380年)发生的胡卫庸案就牵连了十年,在此期间,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等都被满门杀害。随后的蓝玉案几乎杀死了功臣宿将,如蓝玉、冯胜
傅友德等人都被满门抄斩。在这些铲除功臣的行动中,只有汤和幸免。那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汤和呢?我们来看看汤和。
汤和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困农家,两人从小就一起放牛。朱元璋在濠州投军时,汤和已经成为一千名叛军,但奇怪的是,汤和作为一千名叛军,经常走在一名士兵的后面。这名士兵是朱元璋。别人问他为什么,汤和却笑而不回答。从那以后,不管朱元璋的职位有多高,唐和永远是那个必恭必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绝对服从老朱命令的人。朱元璋看到了他所做的一切。
与将军相处时,唐和从不摆脱老资格,也从不夸耀自己的军事功绩有多大,不急功近利,经常战败,战后得到的奖励也不如别人。唐和开国后是第一个交出兵权的将军,这让老朱非常满意。这种无可争辩的态度也让老朱终于放下了对他的警惕。
[img]84282[/img]
汤和在写给老朱的奏疏中写道:“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骨头。“这意味着我已经老了,不能再带兵打仗了。我希望皇帝能在家乡给我一个容身养老的地方。老朱大悦并立即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建房,让他衣锦还乡。并且给他黄金三百二,白金二千二,纸纱三千锭,彩币四十多套,给他夫人胡氏的物品也一样多。
汤和衣锦回到家乡后,他们保持低调,从不把自己当作英雄,束缚子孙奴隶,遵守法律和纪律,善待邻居,不给别人把柄。每天喝酒下棋,有100多个妾娱乐自己,给人一种只渴望享受的印象,其他事情不问,让老朱对他这个酒人放心。
[img]84283[/img]
1390年农历正月初一(洪武二十三年),唐和到京师向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无法说话。朱元璋即日来探望,等他病好一点后再把他带到首都,让汤和坐公交车直接进入内殿,关心备至,并赠送金、布、御膳、法酒等。1395年夏天农历八月(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逝,终年70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为东瓯王,襄武。安徽蚌埠曹山南麓被埋葬。汤和漏网之鱼,能成为大杀功臣,确实是历史奇迹。可见汤和“沉敏多智数”在《明史》中的说法绝非溢美之词,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唯一能得到善终的英雄。
为什么汤和是明初唯一能得到善终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