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孝义传》记载了一个大孝子,他的名字叫王勋。它被记录在历史上,主要是因为王勋为父亲报仇的残酷事迹。
王是山西祁县人,南梁名将王僧辩论的次子。历史上,王僧辩名鼎鼎,堪称一代枭雄。侯景叛乱后,南梁陷入混乱,侯景一手遮天,简文帝萧纲形同傀儡。大宝两年
(551年)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小毅以王僧辩为大都督,率领侯景进攻,获胜后晋升为征东将军、江州刺史。承盛元年(552年),王僧辩与东扬州刺史陈霸先会师,水陆并进,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击败侯景。
[img]84248[/img]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王僧辩与陈霸先关系良好,是一位能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感情深厚,同意为子女亲家。侯景死后,萧诠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称帝,是梁元帝。此前,萧诠曾向西魏称臣,称帝后不再示弱,还要求西魏归还襄阳等地,重新划定疆界,导致两国翻脸。承盛三年(554年)十一月,西魏权臣宇文泰派大军进攻江陵,萧诠被俘。当时,江陵的王授也被俘虏,并被押送到西魏都城长安。
国不可一日无主,江陵失陷后,王僧辩、陈霸先在建康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以太宰身份代表国君。小方智当时才十二岁。不久,北齐写信给王僧辩称,南梁正处于多事之秋,应立长君,并提议送回俘虏萧渊明(梁武帝的侄子),让萧渊明回国当皇帝。北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在南梁立傀儡,然后吞并南梁。起初,王僧辩不同意,但北齐威胁武力,王僧辩无法抗拒,被迫同意。绍泰元年(555年)五月,萧渊明即位后,以萧方智为王子,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
[img]84249[/img]
几天后,萧渊明向北齐称臣,南梁沦为北齐的藩属。陈霸先反对立萧渊明,因此也多次劝王僧辩论,但被王僧辩论拒绝。因此,陈霸先心里很生气。他们有矛盾,他们的孩子没有结婚。如今,萧渊明、王僧辩的投降主义彻底激怒了陈霸先。当然,陈霸先也有自私,在此之前,王僧辩和陈霸先基本上还能平起平坐,如今,王僧辩的地位远高于陈霸先。为了国家和私欲,陈霸先决定除掉王僧辩,秘密准备金银和战袍奖励下属,等待起事的机会。
九月,陈霸先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率军10万,水陆齐发,攻打建康,一举俘虏王僧辩,然后勒死。十月,陈霸先逼萧渊明退位,立萧方智为皇帝。此后,陈霸先大权在握,改朝换代不远。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陈霸先称帝,国号陈。永定三年(559年),陈霸先病逝,埋万安陵。陈霸先大概没想到他永眠的万安陵不平安,王僧辩的次子王颁还活着。
王僧辩死时,王在西魏长安颁发。听到这个坏消息,王颁发了“号号哀绝,食顷为苏,哭个不停,摧毁了贫瘠的骨头”,可谓悲痛欲绝。后来,西魏成为北周,北周被大隋取代,国王颁发也成为隋朝官员。隋文帝登基后,他开始摧毁陈朝。国王不仅“奉献陈朝的政策”,而且自愿与晋王杨广一起南下。开皇九年(589年),陈朝灭亡。
[img]84250[/img]
杨光的任务已经完成,但王授还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复仇。虽然陈霸先已经死了很多年,但他的陵墓还在,他的尸骨还在。就在杨光接受陈后主投降时,王颁悄悄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行动。经过多次询问,他找到了1000多名父亲的下属,计划挖掘万安陵。为防止杨光阻止,王授率众人“夜发其陵,剖棺”。面对“敌人”,王发恨得咬牙切齿,于是“烧骨取灰,投水喝”,把陈霸的尸骨烧成灰,泡在水里,然后喝进肚子里,发泄了心里积累了34年的愤怒。
可怜的陈霸先,被称为南朝第一英雄的皇帝,死后被“烧骨取灰,喝水”,让人感叹不已。根据《隋书·刑法志》,掘陵破坏皇帝陵墓属于十恶不赦的罪行。事后,王主动投案,杨光处理不好,于是请示隋文帝。隋文帝认为王的行为是“孝义之道”,灭陈有功,所以没有治王的罪行。
有多大的仇恨!这个人晚上挖皇陵烧骨取灰喝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