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命令将吴三桂的骨骼分发到各省。这种奇怪的发泄仇恨的方式是第一个。
对死了四年的吴三桂来说,康熙竟如此气急败坏,恨之入骨,这位皇帝几乎栽倒在吴三桂手下。
[img]83666[/img]
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叛徒之一。然而,康熙已经被吴三桂逼到了墙根很长一段时间了。康熙什么也没说。出乎意料的是,在云南角落里局促的吴三桂向北挥手,来势凶猛。广西、四川、贵州、湖南、福建、广东省响应,江西、陕西、甘肃等省影响;与此同时,他没想到八旗子弟兵“观望停留,不想旅行,意外营私人希望安全,或逃避,或船,抓住太阳,错过机会……不知道如何处理?《清通鉴》记载康熙在永兴战争失败后“忧心忡忡,现在词色”。
虽然,康熙终于险胜了。
吴三桂死时已74岁,玄烨今年才25岁,两人相差49岁,康熙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吴三桂自然死亡树倒下猴散。为什么要打八年仗,生灵涂炭,满目疮痍?但是,年轻气盛的他,等不及了。康熙很自信:我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时,他悄悄地赢得了辅臣鳌拜,独自掌权。所以,我二十岁了,还没有拆除三藩,以前心腹之患,什么时候待?
然而,康熙高估了自己。他认为他可以赢得所有的最高权力,比如四个辅臣,比如鳌拜。吴三桂在说什么?但他没有仔细想,鳌拜之流虽然在朝廷里有党羽,有耳目,但都在陛下的视线里,控制啊!而吴三桂却远在南疆,鞭长莫及,更何况有地盘,有军队实力派!现在,你要求他和他的下属退出经营了十年的云南和贵州,然后去驻防山海关,然后去开垦边境,这显然是激发他们的变化,促进他们反叛。
[img]83667[/img]
结果,经过八年的战斗,吴三桂几乎打下了长江以南的一半。在此期间,双方进行了六次死亡决战。吴军赢了四,清军赢了二,吴占了上风。经过几年的战斗,吴的总兵力是清军的两倍,玄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是吴的对手。因此,如果不是吴三桂的病死,战争可能不会很快结束。由于战争还在继续,所以,他可能会被吴三桂打败。说,玄烨的胜利,赢得了一些不安。
“幸福上帝祝福,祖先祝福,反贼遂尔平。如果再延长几年,会发生什么?”这是发自内心的话,说明他能邀请上帝,却送不出上帝的尴尬,曾经让他六神无主。
在中国历史上,撤藩大多要付出代价。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用赵错计划,砍伐诸侯国部分土地,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吴王刘英、楚王刘戊和其他五位侯王以“清朝君主侧”的名义出兵反抗中央政府,历史上被称为“七国之乱”。刘启派太尉周亚夫、将军窦婴率领大军镇压,持续了三月,叛乱平静。公元1399年,明惠帝朱允文纳齐泰,黄子澄削藩之策,是年7月,北京燕王朱迪,以朱齐、黄为名,举兵反。经过四年的战斗,朱迪进入南京,惠帝自焚,叔叔夺走了侄子的国家。只有公元961年和969年宋太祖赵匡胤的两次“杯酒释兵权”,才算是成本极低的“削藩”行动。
[img]83668[/img]
康熙作为少年天子,似乎并没有从中国历史上吸取教训,而是一意孤行,强迫吴三桂就范。结果,他自己也承认这场险胜和失败没什么区别。“伪号一传,在响应中,八年之间,兵疲民困。但康熙并没有责怪自己,但他还是振振有词地问大家:“只有莫洛、米思翰、明珠、苏拜、塞克特等。在回忆尔的时候,他们应该迁移,而其他人没有明确迁移吴三桂,这将导致叛乱。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讨论者。吴三桂当天必反吗?”
历史上最恶泄愤:康熙将吴三桂骨分发到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