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周的历史背景应该从周武王的父亲吉昌开始。
[img]79658[/img]
图片来自网络
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实施了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大,各部落的诸侯都来归于他。商王文丁时,季历被称为“牧师”。由于地位高,权重受到许多人的嫉妒,最终导致季历被软禁绝食而死。从那时起,周和商人之间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季历去世后,他的儿子季昌继位了。
纣王雄心勃勃,不断侵略弱小部落。纣王发动大军攻击苏部落时,有苏部落献出美女妲己。帝辛本来喜欢喝酒,得到妲己后,对妲己言服从。整天在沙丘花园喝酒,发明酒池肉林。使商朝人民不聊生,逐渐有诸侯开始背叛他。此时姬昌实行仁义,士人纷纷投奔他。后来,一位商臣诽谤帝辛:“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于是帝辛把姬昌囚禁在监狱里。在赦免姬昌之前,周臣献给了帝辛大量的财宝和美女。姬昌回国后,积极筹备建商计划,人才广泛,国力日益强大。诸侯们说:“西伯当是上帝命运的君主。“这时,商帝辛已经感受到了周人对自己的威胁,但商军正在进攻东夷,常年的对外战争和残酷的统治使商朝人民怨恨不已。姬昌在建商大业完成前夕去世,其子姬继位,史称周武王,姬发遵循文王姬昌的遗产,韬光养晦,努力工作。
周武王变得越来越混乱和暴虐。周武王十一年来,帝辛杀死了王叔叔,囚犯了他的兄弟,大师挑剔,年轻的老师拿着他们的乐器去参观周。武王伐周的历史背景逐渐成熟,所以他向所有的王子宣布:“如果你犯了重大罪行,你必须共同努力。”
武王伐周时间
武王伐周时间一直是学术界未解之谜。武王伐周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如果这个时间点问题不能解决,所有相关事件的时间都无法确定。武王伐周时间问题非常重要。只有解决了它,其他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img]79659[/img]
图片来自网络
武王伐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是商朝灭亡和周朝即将建立的转折点。武王伐周的时间问题曾在史书《尚书牧誓》中简要记载。本文是了解战争的最早信息。《尚书》
牧誓开头说:“时甲子无知”,只记录了纪日,没有明确的时代,从此给后人留下了疑惑。
武王什么时候伐周?有关纪日的年份记载在我国历史资料中,始于公元前841年,这段时间前历史事件的时间都需要计算。人们对武王伐周的时间有很多看法,大致有十二中。胡厚宣《古代研究史料》有详细记载:公元前1130年、前1123年、前1122年、前1117年、前1116年、前1111年、前1078年、前1067年、前1066年、前1150年、前1051年、前1050年、前1047年。以及梁启超提出的1027年,此外,唐兰还提出武王伐周的时间是前1075年,丁山提出的前1029年,张鸿钊提出的前1055年,这16种武王伐周的时间,使得时代问题更加复杂,其中公元前1066年、前1122年、前1027年最具代表性。一个历史事件的年份会有这么多的结果,而且都有证据。这个时候不能一个接一个地确定吗?
周武王伐周的地点
商朝末年,由于商纣王的暴力统治,国家逐渐衰落。这时,周的部落逐渐强大。为了讨伐商朝暴君商纣王,他与周边国家和诸侯一起发誓要征服周朝,发动了一场牧野战争,历史上被称为武王征服周朝。
[img]79660[/img]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举行各诸侯会盟,并决定讨伐暴君。当时,战争的地点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乡的另一个名字,也是古代历史上的另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具体地点在今天的新乡北部,包括凤泉区、卫辉市、辉县市、荣嘉县等。牧野不是专有名词,而是与当时商朝首都殷都相比,从商朝首都殷都由内而外,分别是城、郭、郊、牧、野。
周武王伐纣的地点是牧野,历史上指的是卫辉市,广义上的牧野还包括凤泉区、获嘉县的部分地区。东汉的许慎在作品《说文解字》中说得最清楚,文中说:“牧邑在朝歌南70里,周武王与周战在牧野”。这句话的意思是牧野距离商朝都城南70英里。在古代,70英里等于现在的25公里,据说周武王是卫辉市区所在地。
牧野也是商朝大臣比干和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商朝末年,诸侯会盟,武王伐周战役也发生在这里。如今,这里有许多古代遗址,其中最著名的遗址是姜太公祠、比干寺和姜太公的故乡。
武王伐纣的结果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领以周部落为主的联盟军,整天讨伐沉于美丽的商王帝辛,不顾国家安全,即著名的武王征服周武王。最后,周武王赢得了战争,武王征服周武王的结果非常受欢迎。
[img]79661[/img]
图片来自网络
史料《尚书
在《牧誓》中,对这场战争的经历做了简单的描述,是武王伐纣最早的文献。书中描述,当天早上,姬发早早赶到商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他左手拄着黄色的战斧,右手拿着白色牛尾的旗帜,发誓。誓言结束后,各部落派兵参加会盟的战车有4000多辆,全部列在牧野。讨伐开始后,由于周武王讨伐商王辛得民心所向,虽然商王派出70万大军抵抗,但帝辛的军队无意中作战,都期待着武王前来讨伐商王,帝辛的军队都掉转武器攻周,成了姬发的内应。最后,周王几乎不伤一兵一卒,就攻占了商国的都城。
武王伐纣的结果使商王帝辛恐慌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所有的宝玉都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姬发用黄斧砍下帝辛的头,挂在大白旗上。用黑斧砍下商王宠妾的头,挂在小白旗上。胜利后,武王重新分封了所有诸侯。释放牢中所有被商王关押的无罪人员。命洪瑶为比干之墓培土为冢。在军中牺牲命宗祝愿。然后撤军返回西方。姬发巡狩,记录其政事,作《武成》。封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姬发追求古代圣王,所以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祁。
武王伐纣的内幕:商国都城是否有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