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姬

周武王(约前1087-1043年),西周的创始人,汉族,姬姓,名发,武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常被称为王。是周文王的次子。约前1050年,文王去世。他继承了王位,并使用了“受命”的一年。

周原是位于商朝西部边境的小属国。周文王在位50年,为灭商做了很多准备,实施了很多正确的政策。他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努力治理。他以德治国,礼贤下士,使周繁荣昌盛,国力逐渐强大。他去世时,世界得了第二分,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武王姬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姜尚)为军师,以弟弟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各有其位,才华横溢,政治蒸蒸日上。争取联合更多的诸侯国,孤立商朝,壮大自己的力量。

此时,在暴君纣王的统治下,商朝在政治上已经非常腐败,但在军事上仍有很强的实力。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机会。九年后,为了方便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祁县),他将首都从丰(今陕西西安西南枫水西岸)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枫水东岸),对商家进行了试探性进攻,800名诸侯来到孟津会盟。这一行动锻炼了军队,取得了实战经验,历史上被称为“孟津观兵”。

两年后,武王发现周王更加愚蠢和暴力。好大臣比干,吉子忠告,一个被杀,一个被囚禁。太师挑剔,少师强见周王不可救药,拿着商朝寺庙祭器逃跑。人们都盯着他们,保持沉默。武王和姜尚研究说,灭商条件已经完全成熟。根据文王的遗嘱,他果断决定派兵伐商,并通知诸侯国向朝歌进军。

出发前,太史卜一卦,得兆象大凶。看到这个不吉之兆,百官大惊失色。武王决心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300乘,近卫武士3000人,甲士4.5万人前往朝歌。军队抵达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今河南卫辉市南),各诸侯率领军车4000次会合。周王听说周兵到了,调动都中士兵,武装囚犯、奴隶、战俘,共起兵17万(70万)迎接。双方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战前,武王向全军发誓,历数商周的罪恶,说明了伐周的正义,动员士兵英勇杀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勇往直前。商周的军队在周军的猛烈攻势下崩溃了。被迫参战的奴隶和囚犯不愿意为周王努力工作。相反,他们把武王当作救世主,转过矛头,引导周军进入朝歌。周王看到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亡。商朝灭亡了。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吉发攻灭商朝成立西周,定都镐京采取了周公安抚商民稳定世界形势的措施。在统治阶级的上层分配权力,奖励在灭商大业中做出贡献的姬姓宗族和有功之臣,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给他们一些政治经济利益,换取他们对周朝的支持。营丘为齐国,命周公为太宰,曲阜为鲁国,康叔为司寇,丹季为司空。

他还对殷遗民实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将殷王畿内地分为三个区域。封周的儿子武庚为殷侯,派弟弟管叔治,蔡叔治,霍叔治,让他三人监视武庚,史称“三监”。这极大地稳定了商业遗民,减少了他们的敌意。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公去监狱放松对吉子的绑定,让毕公释放囚禁在监狱里的中国人,恢复自由。并前往商容故宅表彰殷朝贤臣。发展生产,促进了西周初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武王建立了一个新王朝,而不是腐朽的旧王朝,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王朝之一,受到后人的赞扬。

夺取全国政权后,武王在位七年,因病去世,背诵继位,是成王。由于成王年龄尚下,周公旦摄理朝政。他一生严谨稳重,具有优秀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然而,他也犯了一个错误。刚取得政权后,他“回到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野,倒载干革,包裹虎皮,车甲挑衅,藏在府库里,表明世界不再使用。但在他死后不久,武庚就发生了叛乱。在关键时刻,周公旦平定叛乱,协助周成王。


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姬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武王姬

,

  • 姬泄心是东周的第几位皇帝?在位期间有哪些作为
  • 周泄心,是周简王的儿子,是东周第11代皇帝,他在位27年,生有两个二子,分别为长子姬晋和次子姬贵。相传姬泄心在位期间,周...

  • 周文王是谁的儿子?周文王在哪遇见了姜子牙
  • 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为周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创作了《周易》,八卦演变成64卦,每卦都对应不...

  • 周昭王姬瑕是周朝第几任皇君王?周昭王伐楚
  • 周昭王姬瑕,姓姬名瑕;为周朝第四仁君王。周昭王在位期间被说的最多的似乎就是王道缺失,起初之会流传出这样的言论是在周昭王...

  • 周武王姬发是怎样崛起的?孟津观兵是怎么回事
  • 1、周朝崛起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是传说中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

  • 姜子牙帮武王伐纣后 周武王给姜子牙的封地是哪?
  • 姜子牙封了齐国国主,他的亲民政策让齐国成为了当时特别强大的国家之一,他的爱民政策体现在对身份低位者的进言也能够耐心倾...

  • 揭秘:谁是古代第一个交流西域文化的人?
  •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已经到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也就是甘肃天水今天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