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醉酒酒桌的北汉丞相:为了外交任务被灌酒灌死。

最近,中部地区的一位市长“透露”,他每年有1500多顿饭的日程安排记录,平均每天四五顿饭,和人们一起喝酒和宴会,真的难以忍受。令人惊讶的是,想到1000多年前的官场,一些官员喝醉了。

[img]76141[/img]

五代时期,中国北方契丹建立的辽朝在当时的中原形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晋、后汉和北汉几乎是在契丹的支持下建立的政权,@ 这些政权试图取悦契丹统治者。

据《资治通鉴》290年记载,公元951年,后汉灭亡,使刘崇在晋阳建立了北汉政权。为了与后周竞争,他试图接近契丹人,并不断派使者到契丹结盟和庇护。

契丹统治者在接受北汉援助请求的同时,还与后周“眉来眼去”,并派人祝贺郭伟成功登基,即位大周皇帝。后周和北汉都知道契丹第一只老鼠两端的做法,但没有人能做到。谁叫它强大?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4月,契丹主辽穆宗派人告诉刘崇,大周皇帝郭威派特使访问契丹,承诺只要辽国同意与周朝建立外交关系,周朝每年给契丹10万元。

刘崇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契丹人在亮底牌,提价码!-既然要靠契丹抵御大周,价格肯定不能低于周朝的10万元。幸运的是,有12个州的人来纳税。

[img]76142[/img]

因此,“北汉主使郑巩以厚贿谢契丹,声称‘侄皇帝向叔叔天授皇帝致书’,请行书礼”。仅从这一行中,不难看出北汉对契丹的讨好程度如何!

“特使”郑巩是谁?他是北汉皇帝的心腹大臣。他的职位是礼部侍郎和同平,相当于宰相。如果你认为北汉皇帝称契丹皇帝为“叔叔皇帝”,就不可能派普通官员出使契丹承担重大使命。然而,郑大人从未想过这次差事会让他死在异国他乡。

正史记载:“辛未,北汉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郑贡在契丹中风。”实际情况是,郑贡死于暴力死亡,死于胃肠腐烂。当首相访问时,他在邻国中暴力死亡。这是多么大的外交事件啊!-郑贡是怎么死的?是病死吗?还是被毒药暗害?

郑巩喝醉了。契丹人喝得很好,以酒池肉林为时尚。当时,契丹君主耶律静,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夏天,只要他快乐,他就会去狩猎。他必须在狩猎时喝酒,每次狩猎和喝酒都要玩七天晚上才能放弃。

此外,他还喜欢参加宫廷聚会,喝牛喝,接近黎明允许结束,什么政府事务,只是睡觉,经常睡到中午,为此得到一个“睡眠之王”的优雅名字。上下效应,契丹国“以喝酒为荣,以不喝酒为耻”,葡萄酒文化相当强烈。

郑巩来到契丹,送了一大笔钱,表达了无限的敬意。契丹皇帝非常高兴,接待规格很高,酒肉成堆。当然,郑巩知道契丹的习俗。如果他不喝酒,他就不会给契丹人面子。天性傲慢的契丹人可以当场翻脸。契丹人的酒一定要喝,最好是“能喝八两一斤”。

[img]76143[/img]

此外,郑大人是带着使命来的。他要求别人不要喝酒。人们根本不理你。郑巩身材魁梧,在北汉也很有名,但契丹人来势太猛。契丹大臣们争相邀请聚会喝酒。郑巩不能冒犯任何人。他按照顺序喝酒。

于是,喝了皇帝的大臣,喝了大臣的大臣再陪皇帝喝,古人有句话叫“舍命陪君子”。果然,在契丹宫廷的宴会上,郑大人喝了太多的酒,喝醉了。第二天,郑巩肚肠腐烂而死,“舆尸复命”——这确实是“因公殉职”!之后,契丹果然派军队协助北汉进攻后一周。然而,金元外交和饮酒并没有改变历史趋势。即使北汉有强大的契丹军事援助,它也没有跳多久。最后,它被宋太宗摧毁了四年(979年),这个国家已经存在了29年。

据史料记载,在契丹人的宴会上,不止一名外交官喝醉了。契丹人不仅嗜酒如命,还强迫客人疯狂饮酒。也许,这也是辽国政治没有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遗憾的是,那些醉死在公宴上的官员被冤死了。明明知道吃喝之风“喝坏了政风,喝坏了胃”,却不喝又怕伤感情,怕变成另类,怕完成不了手头的工作被批评被骂。这在古今是相似的。


醉酒酒桌的北汉丞相:为了外交任务被灌酒灌死。醉酒酒桌的北汉丞相:外交任务被灌酒灌死


  • 郑贡用酒救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最后却喝死了自己?
  • 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喝酒的社会。陌生人只要坐在酒桌上喝几杯酒,自然会有更多的话,关系也会慢慢熟悉。毫不忌讳地说,在中国...

  • 解密:谁是历史上第一个喝酒喝死的外交大使?
  • 公元951年,一位名人(天天死人)去世。这个人是北汉的礼部侍郎,属于实际的二级宰相。对于北汉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