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刘一庆在南北朝组织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汉末、三国和晋朝的上流社会的生活、言行和有趣的轶事。书中的对象主要是魏晋时期的浪漫名人,其中谢安是最多的。
[img]73549[/img]
图片来自网络
据粗略统计,《世说新语》全书有1100多条事迹,其中有114条涉及谢安。可以说,谢安是《世说新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人物,所以他也是书中描写最多、形象最生动的人物。而且谢安的事迹在这本书中,只有一个出现在“政事”这篇文章中,最多的两个是“商誉”和“品藻”。由此可见,谢安在魏晋南北朝有多出名,是成千上万知识分子的偶像。然而,他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性格、道德和精神,这可能是魏晋的浪漫。
例如,这本书经常称赞谢安非凡的举止。在雅量篇第28条中,谢安在东山的时候,有一次和朋友出去划船,突然波涛汹涌。当其他人看到他们的脸时,他们惊慌失措,坐立不安。谢安平静地对他们说:“你怎么能这么惊慌地回去?”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谢安平静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乐观开放的性格。
再比如书中多次提到谢安在家的教育方法。德行第36条说,谢安妇女教育孩子,有一次问谢安为什么不看他教书。谢安回答说:“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他们。”可见,谢安比读写教学更注重言行。
谢安赴宴
“谢安宴会”来自《世界新语言》第29条,讲述了桓温在373年进入北京见到孝武帝的故事。谢安和王坦以前去见过他们。在此之前,桓温通过废除皇帝、陷害大臣等手段建立了很高的权威,谢安和王坦是当时的辅助政府大臣。
[img]73550[/img]
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讲述了桓温设宴邀请百官,埋伏好士兵准备趁机杀死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谢安却面无变色地对他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就在这里。“两人去宴会时,王坦之仍然失态,无法保持冷静,而谢安则平静地坐着,甚至当场写了一首《洛生咏》。原本打算下杀手的桓温,却被谢安的气势所压制,于是撤走了士兵。王坦之和谢安以前一直同名,但这件事之后,很容易判断谁好谁坏。
当时桓温可谓狼子野心勃勃,有谋朝篡位的嫌疑,这次他入朝,说拜见其实是图谋不轨。谢安和王坦之的任务是迎接其实是阻止甚至挫败桓温的行动。历史上,桓温这次入京只是把一名官员下狱,未能篡位。不久,桓温因病离开北京。同年,她向朝廷请求九锡的礼物。也是谢安以修改稿件的名义借此机会拖延桓温的死亡,使他的野心直到死亡才如愿以偿。
从历史上看,谢安是挫败桓温篡位的英雄。从“谢安宴会”的故事来看,谢安的冷静和冷静的态度确实令人惊叹,而王坦之则很难成名。
谢安怜翁
《谢安怜翁》出自《世说新语》第33条,讲述了谢安小时候的故事,这与他的哥哥谢毅有关,主要是因为他从小就表扬了他的同情心。据说谢安听说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深受感动,甚至表扬了他们的坟墓。
[img]73551[/img]
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讲述了谢奕在山县担任县令时,有一次一位老人违法受到惩罚。谢奕以喝酒来惩罚他,让老人一直喝酒,喝醉了也不允许他停下来。谢安只有七八岁。他穿着蓝布裤子来到哥哥身边坐下。当他看到老人喝酒时,他建议谢毅:“哥哥,老人很穷。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谢奕于是脸色一变,问:“你想让他走吗?于是他把老人放了下来。
谢安和哥哥谢毅从小关系很好,非常依赖他。当他哥哥出去当官时,他仍然和他在一起。据说谢毅的性格不是很好。他说好听是大胆的,说坏听是粗鲁的。我听说他很生气,骂了他一顿。从故事中,谢毅对违法老人的惩罚也可以看出。与哥哥谢毅相比,仍然是孩子的谢安显然心软得多。他会认为谢毅对老人的惩罚太多,觉得老人很穷。
结果谢奕也听了弟弟谢安的劝诫,放了老人,这也说明了他们的亲密关系。尤其是谢奕听了谢安的话后的“改变”,说明了谢奕对谢安的重视。
整个故事描绘了一个从小就有德善良的谢安,而“三岁看老”,他后来也是一个非常优雅和道德的宰相。
魏晋时期风流名人谢安的趣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