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祥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特殊家庭。他的父亲康熙帝玄烨因早婚、早育、多后妃而生了许多孩子。
[img]72012[/img]
图片来自网络
在清朝皇帝中,玄烨的妃子数量最多。共有55名妃子与玄烨葬在景陵,其中4名皇后、3名妃子、1名妃子、11名妃子、8名妃子和10名贵族。他们经常在9人,并同意9人。需要注意的是,玄烨生前只有三个妃子,两个妃子,11个妃子,5个妃子,11个妃子,11个妃子,14个妃子,9个
人。他死后,因雍正、乾隆二朝追封妃嫔,后妃品级不同。
也就是说,胤祥有55多个生母、直母和普通母亲。一个王子有这么多母亲,不仅在清朝,在中国历史上也很少。
此外,他的兄弟姐妹也很惊人。玄烨12岁(11岁)结婚。两年后(1667),第一个14岁的孩子出生,最后一个65岁的孩子出生。玄烨前后有55个孩子。尹翔有54个兄弟姐妹,这是另一个奇迹。
在康熙帝的众多后妃中,胤祥的生母张佳氏并不显赫。一般来说,她是满洲镶黄旗参领海宽的女儿。初入宫,册封妃。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在四年零两个月内,连续生了三个孩子。玄烨中年后的妃子中没有两例,说明她曾经很受皇帝的青睐。但她没有长寿,康熙38年(1699年)去世。这时,她的孩子还年轻,胤祥14岁,皇十三女13岁,十五女9岁。据估计,张佳氏自己死时还年轻。张佳氏死后,玄烨降诏礼部:“妃张雅氏(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廷,敬慎素着。今以疾逝,深为云(zhěn)悼念,其死后为敏妃。”
尹祥和小时候失去了母亲,两个妹妹不得不由其他妃子抚养。据说是德妃乌雅氏抚养胤祥,后来继承皇位的雍正帝胤祯的母亲。这种阴错阳差的安排,早早就把他和胤祯的命运联系起来了。两兄弟从小晨夕聚在一起,感情深厚,胤祯奉命教胤祥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胡从,也形影相依。兄弟相聚,宴集唱和,兄弟有所作为,每一个都是兄弟;兄弟从塞外,兄弟之间也有一句相赠的话。8岁的胤祯长胤祥。这种亲密的手足之情,伴随着他们的一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尹翔人生的得与失、喜与悲、荣与损、起起落落都贯穿于这种关系。
在清朝皇室中,王子和女儿的比例很高,康熙皇帝玄烨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他的55个孩子中,只有28个人长大了。55个孩子的平均寿命只有26个95岁。虽然胤祥的两个胞妹长大了,但都活不下去。他的大姐姐(皇十三女)20岁时被封为和硕温宪公主,远嫁蒙古翁牛特部博尔济吉特杜凌郡王仓津。三年后,她死于难产,23岁。18岁时,他的小妹妹(皇十五女)被封为硕敦恪公主,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的台吉多尔济,一年后去世,年仅19岁。就这样,两个与胤祥血缘最近的亲人过早去世。
[img]72013[/img]
6岁时,胤祥开始在皇宫读书。学习内容包括满汉文化、儒家经典和书法绘画。他的师傅法海是康熙帝玄烨叔童国纲的第二个儿子。换句话说,法海是玄烨的表弟,也就是胤祥的表弟。法海是当时满洲人中不可多得的博学硕士。23岁时,他考上了进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并奉命在南书房行走,成为玄烨身边的文学词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玄烨选择他在茂勤殿辅导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祯(雍正继位后改为允)。胤祯是胤祯的弟弟,胤祥和胤祯一起学习,也反映了他与胤祯的特殊关系。此时,胤祯13岁,胤祯11岁。他们在法海门下学了10年,两兄弟后来才学好,和法海的执教有很大关系。
胤祥小时候很受父皇宠爱。13岁时,胤祥第一次离开首都,和父皇玄烨一起去参陵。从那以后,玄烨经常带他四出巡幸。玄烨一生中南巡六次,在诸王子中,随行次数最多的是胤祥。他参加了玄烨第三、四、五、六次南巡。他还和玄烨一起巡逻过京畿道、陕西西安、山西五台山,或者去塞外避暑。这说明他在青春期就深受父皇的宠爱。
玄烨有那么多皇子,众王子对他就像星星拱月,为什么对胤祥偏爱呢?
首先,他从小就很温柔,在父亲面前看起来很聪明。《钦定八旗通志》记载:胤祥“年轻时,诸王侍圣祖于宫廷。尝试随行,以稚弱未能前视,圣祖过去,寻找履迹伏地嗅之,其汝慕诚切如此。大意是,胤祥小时候和诸兄一起侍从皇父在宫廷里,因为年纪小,身材矮小,他几乎看不到父亲在众人的包围下一晃而过。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孝顺和钦佩,他忍不住爬上父亲刚刚留下的脚印,闻了闻。这一记录可能被夸大了,但它证实了尹翔一生的止步。从他死后被追逐为“贤”的角度来看,他在做人的方式上,无论是对父母、兄弟还是臣民,都符合儒家传统的尊重模式。
第二,经过系统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他才华横溢。他擅长写作和诗歌,擅长书法和绘画。康熙41年(1702年),玄烨南巡,皇太子、皇四子、皇十三子随行。一天,玄烨召集大臣和王子在宫殿里学习书法。玄烨一时兴起,谈到了他练习书法的经历:“学习书籍必须面对古代的法律帖子。当他使用笔时,他有自己的姿势,无论是疾病还是徐。
宫中有很多古法帖,我都是临读。说完,他意犹未尽,亲书大字对联当场展示。随后,他邀请大家观看皇四子胤祯与皇十三子胤祥书写的对联,据说诸臣环顾四周,“都欣喜若狂”。这样惊艳的举动,自然有阿谀奉承的成分,但两位王子擅长书法确实是事实。今年,胤祥17岁,学书法多年。如果他心里没有底,玄烨怎么能让他和他的兄弟当场献技呢?
[img]72014[/img]
图片来自网络
胤祥跟随父亲和皇帝到处旅行,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经验。他经常把内心的感受写成诗。他的诗清新有意义,很有意境。比如《恭读皇制耕织图诗敬成二律》:
历历三时,如陈七月篇。
秋云青甸里,春雨绿边。
圣政先无逸,皇心重有年。
孜孜不倦的宵夜,总是向画图传递。
玉丝梯航远,山龙画绣工。
不知寒女事,犹入瑞吟。
勤俭昭淳俗,劳思爱古风。
衣服开到治,衣服被万民同。
在诗中,他描绘了农村田园诗的美丽,赞美了父皇贤明的治理,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生计的关注。
@ 他继承了满洲人的传统技能,精通骑马和射箭。据记载,他“擅长骑马和射击,头发必须被击中”。有一次,在巡逻和狩猎中,一只老虎突出了森林。他看起来一动不动,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刃向前刺。所有的观众都钦佩他的勇敢。
胤祥出生时,父亲根据《礼记·中庸》中的“国家将兴,必有真祥”,给他取名胤祥,给弟弟(皇十四子)取名胤祯。然而,祝福属于祝福,就像出生在普通人家里的孩子一样,胤祥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复杂的变数。
真正的十三兄弟:为讨父宠伏地闻康熙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