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天下后,刘邦曾考虑在洛阳建都。为什么呢?事实证明,洛阳从西周初开始建设,东周以后成为首都。此外,洛阳位于天子之中,四面八方,地方官员来中央,朝廷政令传达,非常方便,洛阳水运发达,在古代依赖水路,可以说确实有很大的优势。此外,刘邦和他的许多将军原本是山东六国人,现在他们已经平定了世界。当然,他们希望都城离家乡更近。项羽坚持要定都彭城,不就是想着富贵不归乡,不就是衣锦夜行吗?现在刘邦成了天子,当然也要炫耀一下。因此,从公从私,朝中上下很多人都认为定都洛阳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有人认为定都洛阳不合适,应该选择在关中定都才是最安全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叫娄敬。娄敬是谁?什么出身?什么官职?满朝文武都说都是洛阳好,为什么娄敬竟然唱反调,说都是关中好?娄敬有什么硬背景吗?不然怎么敢说这么荒唐不听话?
[img]70638[/img]
没有。娄敬没有高贵的背景,当时只是最普通的小兵,被征召到甘肃驻扎边境。路过洛阳的时候,娄敬听到驿站的人提到皇帝要定都洛阳,觉得不行,就去见同乡虞将军。希望虞将军做中间人,介绍他去见皇帝刘邦。余将军看到是同乡,当然也希望能在老乡面前炫耀,总是不能让老乡觉得自己连这件小事都安排不了。于是我尽力打通关系,终于安排到了合适的日子。会议到了,于将军看到娄敬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就想着自己再吃点亏,给娄敬一套体面的衣服。但没想到娄敬竟然说:臣衣丝,衣丝见;衣褐,衣褐见。娄敬满不在乎,本来是穿丝绸的,那就穿丝绸;但本来是穿破旧的羊皮外套,那就继续穿羊皮外套。保持自己的本真,挺好的!
娄敬见到刘邦,刘邦这个人也不太讲究,看到娄敬一身破旧的羊皮衣服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尊重和不礼貌。看见娄敬,问娄敬是否吃过饭。娄敬也不客气,说没吃。于是刘邦先招待娄敬吃饭。吃完饭,刘邦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娄敬擦了擦嘴,说开了。娄敬说,我听说陛下,你想定都洛阳吗?刘邦说,是的。有什么问题?娄敬笑着说,陛下,你想和800年的周朝比谁更繁荣吗?刘邦也笑着说,是的,那又有什么不可能呢?娄敬说,但陛下有没有想过,你夺取世界的方式和周朝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洛阳怎么能定都呢?刘邦不明白夺取世界的方式和决定有什么关系?
[img]70639[/img]
娄敬说,周朝是如何获得世界的?早在尧舜禹时代,周朝的祖先就建立了功业,被封为诸侯。积德行善数百年,在商朝迁都到岐山。岐山经历了历代君主的艰苦经营。当周文王到达时,就连远处的姜尚也千里迢迢来到了文王的帐下。然后周武王讨伐无道商纣王,世界上800诸侯没有约定,而是在孟津联盟。因此,周朝才摧毁了商朝,夺取了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以贤相名义的周公开始建设洛阳。洛阳为何修建?洛阳确实有很多好处。正如陛下的许多臣子所说,洛阳分布在世界各地,无论是纳贡还是传达命令,道路都是一样的,非常容易管理。但洛阳也有很大的危险。洛阳到处都是平川,没有危险可守,道路畅通。如果到处都是叛乱,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可以很快攻击洛阳。洛阳是一个难守易攻的地方。因此,娄敬提出,只有当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朝廷的恩德时,才能在洛阳定都;乱世时,在洛阳定都,无异于自寻死路。
但是,当时汉朝的情况如何呢?娄敬说,陛下,你从沛县起兵,带领3000人争夺世界。与项羽的战争已经打了70多次,小战已经打了40多次。可以说,几年来,世界上有无数人在霸权战争中受伤。环顾四周,田野里到处都是没有人埋葬的尸体。现在世界刚刚平静下来,人心还没有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在洛阳定都太危险了。刘邦一听,眉头紧锁。建都哪里合适?娄敬说,当然应该在关中定都。关中一代房地产丰富,人民富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即使天下变乱,也可以像秦国一样驻守函谷关。而且,关中地区随便可以征召100万人。撤退可以保守秦国的领土,进入也可以拥有世界。与两者相比,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弊,一清二楚。
[img]70640[/img]
刘邦有点相信,但他不愿意放弃。一开始,将军们如何评价这两个地方?的确,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秦国拥有世界只有二三十年就灭亡了,而在洛阳定都的周朝,却有几百年的历史。于是刘邦先让娄敬下去,亲自去拜访他最信任的谋士张亮。张良也觉得在关中定都合适,但之前很多将军都觉得在洛阳定都好,张良并没有公开站出来反对。你为什么要做那个扫兴的人?既然有人做了炮灰,刘邦亲自问自己,张亮就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张亮还说,洛阳是四面受敌的地方,但关中却不一样,可以说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有钱有粮,易守难攻,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即使诸侯有什么动乱,也可以顺流而下,用水路运输,很快就能平定下来。刘邦看到张亮都这么说,那当然是定都关中好,所以让那些定都洛阳的人闭嘴,正式定都关中。
为什么汉高祖刘邦要放弃在洛阳建都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