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蜀汉被司马昭军队摧毁,李密是蜀汉时期的郎官。李密失去了国家,家里有一位年迈多病的祖母,李密尽力服务。后来晋武帝欣赏李密,认为李密孝顺有嘉,正好符合晋武帝孝顺治国的理念。想给李密一个官职,就先认命他为郎中,再认命他为洗马。李密的官位多次提升,但由于李密侍奉祖母,无法就任就拒绝了。
[img]67542[/img]
图片来自网络
李密侍奉祖母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史料中李密侍奉祖母的原文记载如下:李密,西晋武阳人,字令伯。早孤,母亲再适,祖母刘氏养之.少仕蜀,蜀亡,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不受命,或疑其不欲归晋,武帝遣人再三趣之,甚至上书,其文说: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报养刘氏之日短.其言诚而凄.帝慈之.刘氏卒,便到京师任职。
李密年少无父母,小时候体弱多病,亲戚朋友少,没有人可以依靠,全靠年迈的祖母照顾。祖母没有生活来源,生活很穷,但没有离开李密,忍受各种困难抚养他,如果没有祖母,就不会有李密的存在,李密知道祖母的善良,总是记得祖母。李密在祖母病缠身的时候,在床前侍奉祖母,不敢离开半步。晚上睡不着,怕奶奶有什么好坏之分,在奶奶剩下的几天里,他更是日以继夜的侍奉,奶奶是他心中最舍不得的。他没有为了名利而抛弃亲情,懂得感恩。
李密反唐
最初,在大败之后,李密不得不带领瓦岗的剩余部分避难于李唐,这对李渊或他自己都有好处。就连李渊在他逃跑后也把他封为邢国共。他以前没有背叛隋朝,但有多少差距与李密的兄弟相称。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李密。然而,李密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不会长期生活在人下。他对自己目前的处境特别不满,这为他的反唐奠定了基础。
[img]67543[/img]
图片来自网络
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到黎阳,让他安抚以前的下属,让王伯跟着他,这让多疑的心变得警惕。之后,李密带着一行人向东走到稠桑驿时,突然接到李渊的命令,召回他。到目前为止,李密多疑的性格爆发了,深感恐惧,决定叛乱。随行的王波一定劝阻他不要叛乱,但李密不听,率众攻打附近的桃林县,掠夺大部分粮食,逃到熊耳山,想去襄城的张善相。
此时,熊州的副将军是盛彦师。得知此事后,他派兵埋伏在陆浑县,等待李密前来。直到农历十二月,李密才率领部门当场被盛彦师杀害,并将首级传回长安。收到首级后,李渊直接派人送到黎阳安抚士兵。之后,黎阳守将希望把李密的首级还给他,于是他向全市投降,并获得了李渊的许可,将李密埋在黎阳市附近。
同样是李家的后代,这两个人就像山上的两只老虎,即使大老虎同意,那么两只老虎的心也会很不自然,叛乱只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迟早。
李密是怎么死的?
李密杀害翟让后,在瓦岗军获得绝对领导权后,在此之前,他对隋军构成了威胁。他率领的瓦岗军多次击败隋军,越来越接近他的梦想王位。至少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不仅是他失败的转折点,也是瓦岗军的转折点。
[img]67544[/img]
图片来自网络
618年,李密率领30万军队攻打洛阳,其中大部分是农民,不知道如何战斗。这时,宇文化谋杀了皇帝,获得了10多万勇军的统治权,准备北上,这对当时对洛阳的决战构成了威胁。李密认为,下次会违背敌人,决定先打宇文化,再打洛阳。
在李密与宇文化的激烈斗争中,隋朝将军王世充出来,根除宇文化,准备攻打疲惫的李密军。李密派将军王伯当守卫金永城,率领精英与王世充作战。双方在莽山脚下作战,结果是李密大败。到目前为止,李密已经去了李唐。
起初,李密仍然有一场战争的力量,但他的将军们都投降在唐朝,如秦叔宝、程咬金等,这对李密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李渊拒绝了他的到来,并将他命名为邢国公,这是一个善良的举动,但他对李密的怀疑从未被打破。
之后,李渊先是派李密去奖励他以前的下属,但很快就召回了李密。被迫怀疑的李密决定再次叛乱,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挣扎”。
37岁的李密在唐军将领盛彦师的追击下死亡。事实上,李密的死是注定的。他一生都想成为皇帝,但他没有成为皇帝的天赋,也没有像李渊那样忍受。他糟糕的性格注定不会持续太久。
李密不愿意长期生活在人下。他的死是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