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禅在民间广为流传,妇女和儿童都知道这个赞美美德的感人故事。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故事是在小学的思想道德书中。当时,我觉得姚真的是一代贤惠的绅士。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img]66677[/img]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长大了,看事情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是教科书上简单的几笔就能敷衍了事。我在想,还没有完全进化的古代祖先是如此高尚,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每一代君王的权力之争都越来越激烈?逆生长?这不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不禁怀疑,4000多年前,黄河边发生的“尧舜禅让”的故事是否真的像世界上流传的那样令人难忘。
姚舜禅让有很多争议。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在此基础上美化了历史事件。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主张“仁、礼、治国”。没有理论是不可能的。他需要活生生的例子来证明,所以有姚舜禅让的故事。至于姚舜禅让故事背后发生了什么,不妨发挥想象力。
亲耕亲作的姚带领子民安居乐业,建设美好家园。转眼间,70年过去了,姚早就考虑退位,但没有合适的候选人。他的儿子丹朱不仅粗野,而且霸道,制造麻烦。如果他被允许成为领导者,恐怕他不能安度晚年。
[img]66678[/img]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舜出现了。他很勇敢,但也很有野心。他不仅觊觎姚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还想取而代之成为万人以上的国王。舜平时很注重民间基础。他同情民间疾苦,赢得了人民的心。在他的压力下,姚不得不让位。
尧舜禅让只是对理想主义文人的一种粉饰,是对某一特定文化群体的一种文化向往,是对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尧舜禅让,千古传颂,传递着一种政治态度,只有贤才是有用的。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
姚已经在位70年了。根据当时的生活环境,他应该在30年前让步。为什么他没有让步?他一直在培养他的儿子,但他自己的儿子丹朱真的是一个负担不起的角色。最后,他不能为女儿选择女婿。顺接近权利的核心。
舜本年轻有为,性格也相当独立,尧根本无法驯服。从顺接任到真正获得实权,总共花了28年时间,顺做了28年的傀儡王,但姚也前后嫁给了两个女儿给顺。舜真的很贤能,满腔野心等了28年才完全放开手脚。然而,在过去的28年里,一个人的心灵已经完全改变了。想象一下,做了28年傀儡王的顺,在他真正上位后,他的心态已经扭曲了。不可能让他唯贤禅让。
[img]66679[/img]
图片来自网络
顺真的为王不到10年。他也想像姚一样让贤贤可以,但他也需要在他的控制之下。然而,当时民俗所向的余不愿意成为傀儡王。拒绝总是有信心的。一方面,余德的信心来自他自己的才能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他可以来自一种信心——他相信顺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的生命很快就会消失。
事实上,正如余所料,舜的身体状况如下。汤中的配料控制着量,所以舜的身体也在控制之中。最后,苍梧的病死只是加了一点剂量。
舜死后,禹便自然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揭秘尧舜禅,让故事真的存在于历史上吗?